第22章(2 / 2)

凤难为 赵十一月 3674 字 29天前

这样愚蠢、这样可笑、这样卑微。

她用力把头埋在枕头上,泪水沾湿了枕巾,哽咽着问自己的丈夫:“你说,这世上为什么要有爱?”

“因为它能叫人们变得更好。”谢俊成的声音很轻却犹如日月山川一般亘古永存。

李清闻几乎要笑出声来,眼里却有更多的眼泪流出来——应该说,它能叫人变得更贱……

人生自古有情痴,多少真心付流水。

第44章 朝堂

不出李清漪的预料,景王府里很快便传了消息过来——这一次赈灾,景王府打算单独筹办。

裕王听得这消息,忍不住便蹙了蹙眉:“我听说赵文华这次回京,给景王府送了许多银钱。景王府财大气粗,咱们怕是比不了。”

李清漪瞧他满面忧色,便安慰了一句:“放心,赵文华的银子怕是很烫手呢,景王收的高兴,等过段时间怕就要发愁了。”

裕王这才反应过来,满是复杂的点了点头:“也对。”

李清漪握住他的手,微微一笑:“外察将至,大动荡是免不了的。有句话是‘一山难容二虎’——李默和严嵩便如山中二虎,总是要分个高低。”

十指交握,掌心相贴。裕王心中到底觉出几分安稳来,只是仍旧有些叹息:“党争不休,吏治不清,天下何以安?”`

说起来,这一次的外察,严党和李默的胜负关键便是赵文华。

赵文华解决了张经,大为得意,在江南一地可算是捞够了钱。正所谓,静极思动,赵文华在江南呆的久了,见着倭寇凶狠,知道平倭之事很是难办便起了回京的念头。恰好,俞大猷在前头打了个胜仗,赵文华眼珠子一转便写折子给皇帝言道“水陆成功,江南清晏”,最后委婉请求还京。

这江南倭寇之事都快成皇帝的心病了,看到赵文华报喜的折子,皇帝圣心大悦,立时就准了赵文华回京之请,提了他为工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而且皇帝还兴冲冲的烧香告祭宗庙,颇有点“和祖宗说道、说道朕的功绩”的喜悦和得意。

裕王这个做儿子的眼见着这荒唐之事,既觉得好笑又觉得可悲。他很清楚,自己的父皇是何等的聪明人,偏偏这样的聪明人却还是叫赵文华这蠢蛋用这般明显之极的谎话给骗了,在天下人面前做了一回傻子。说到底,君王端坐金殿、不出京城,大臣便是他的耳目,倘若这耳目生了病,再聪明的人也聪明不起来了。

赵文华的谎言明显的几乎立时就能揭穿,可朝中要么是严党这般包庇他的人,要么就是李默这般打定主意要拿他的事做文章的人。他竟也是安安全全的从江南跑回了京城,还很是大方的给严家、景王府等等要处送去大笔金银珠宝打点上下。

只不过赵文华回来的时候非常不巧,他正好遇上了今年的外察。更为不巧的是,因着这千古未有的大地震,皇帝授意吏部尚书李默把明年的京察提前。这一下子,可把严党上下的步奏给打乱了。

外察按理来说只能够查处四品以下的官员,倘若是四品上则需交由皇帝圣裁。当今皇上一心修道,这事自然也就落到了内阁,更准确说是内阁首辅严嵩手上。换句话说,李默前面能查处四品以下,严首辅后面就能查处四品以上。这算是微妙的平衡——大家都有杀手锏也算是势均力敌。

可这外察、京察放在同个时候,李默便等于是前有屠龙刀,后有倚天剑,刀剑合璧,叫人如何不忌惮?

从十二月起到今年一月,李默已经接连拉了许多人下马,其中严党占了绝大多数。等赵文华一上京,李默这已经磨得霍霍作响的大刀立时就准备落了下来了。

“水陆成功,江南清晏”?这般恬不知耻的话赵文华也能说得出口?如今的江南军情便是不可辨驳的铁证,李默深觉自己这回事替天行道,早早的就让下面的给事中写好了弹劾的折子就等着呈上去——“……浙直官兵会剿陶宅逋寇,屡遭陷败,诸臣奏报不实,且赵文华欺诞,大负简命”。这“欺诞”二字,可不正是戳着皇帝心窝写的?

这折子一上,李默觉得赵文华是必死无疑!严家又要失一骨干。

这般情势之下,赵文华也觉得脖子凉飕飕的,生怕一早起来就没命享福了。他是个机灵人,一溜烟就去找干爹救命了。

干爹严嵩默不作声,闭着眼睛不理人。他是真的被这个干儿子给气着了——赵文华要回来的法子多得是,哪怕他真要说谎也成,偏偏赵文华这蠢货既想要回来还想要加官进爵,撒了个立时就能戳破的弥天大谎。真是蠢的叫人不想看到。

干哥哥严世蕃倒是老神在在的插嘴:“放心,没事儿……”他摸着自己叠成两重的下巴,懒洋洋的道,“要我说,这李默李时言还是你救命恩人呢,改天你可得好好谢谢人家。”

赵文华缩了缩脖子,不明所以,只能干干的笑了两声:“东楼兄,你可真会开玩笑。”

严世蕃闻言却立时就板正了脸色,拂袖而起,冷眼看他道:“蠢货!李默不弹劾你,你这个忠臣怎么能上折子自辩?怎么向陛下揭露李默这个权奸的真面目?”

见赵文华这傻子还一副不在状态的模样,严世蕃颇有些“众人皆蠢独我聪明”的得意和意兴阑珊,他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慢吞吞的提点了一句:“你身为六部高官却一心要为陛下分忧,甘冒性命之险而往东南督战,几经生死,难道不是忠臣?”

赵文华顿时明白过来,小鸡啄米似的点头道:“是啊是啊,东楼兄说得对!我这是为了替陛下分忧,才去东南受那些罪的。东南那破地方,除了我,京城里头谁要去啊?!”

严世蕃朝天翻了个白眼,接着道:“倭寇未灭关你什么事?这都是李默的原因!”

饶是赵文华这般擅长栽赃陷害、倒打一耙的人一时间都被严世蕃这不要脸更不要皮的无赖言辞给震住了,说不出话来。

严世蕃却依旧拿捏着语调,慢条斯理的解释道:“你上折子的时候,情势大好,自然是‘零寇指日可灭’,不日便可‘江南清晏’,这当然不算是欺君!现今倭寇未灭,可不正是因为当初选错了浙直总督!杨宜免职之后,我们可是提议由熟悉军情和东南局势的胡宗宪暂代总督一职,偏偏李默却因一己之私而举荐王诰。就是因为王诰督战不力,这才导致倭寇重起,东南涂炭,百姓受难。”

严世蕃语调沉重,义正言辞,好似当真义愤填膺,为那东南百姓而悲痛。

赵文华也被严世蕃这颠倒黑白的说辞说得醒过神来,立时就和小鸡啄米一般的点头道:“是啊!这都是因为李默干扰江浙督抚用人,致使所用非人,这才导致大好形势转而成如今败局。这都是李默的罪过!”

严世蕃见他受教,摇头摆脑,叹气道:“李默貌忠实奸,为着一己私仇而陷害你这忠良,岂不可恶?你一心为陛下,自然只能冒死上谏,揭露他的真面目。”

赵文华已经在肚子里琢磨起给皇帝的自辩折子,听到这里仍旧忍不了一愣,肚里琢磨开来——私仇?他眼珠子一转,略一顿,很快就反应过来,跟着严世蕃的话义愤填膺:“可不是,这李默乃张经同乡,肯定是因为张经之事而记恨我,这一次才如此陷害于我!”

赵文华越说越觉得自己理直气壮,胆气足了,原先的惶惶不安也没了,眼睛跟着亮了起来。

严世蕃瞥他一眼,神色不变,手背在身后,嘴里却仍旧不停,慢条斯理的又给赵文华递了一把“杀人刀”——“还有,李默当年主持部试入选的题目乃是‘汉武、唐宪成以英睿兴盛业,晚节乃为任用匪人所败’,这难道不是暗讽陛下?”

“李默诽谤君上,怀奸自恣、残害忠良,更累得东南涂炭,百姓无辜受难。我等深受圣恩,自当将其恶行报于陛下,为我大明除此奸臣!”

严世蕃咬字清楚,言辞如刀,一言毕,图穷匕见,好似有刀光剑影、腥风血雨在这个小书房中铺面而来。

李默对严家催逼太过,严世蕃隐忍许久,早早就琢磨着如何把刀捅回李默身上,把这人解决了。如今,得了赵文华的引子,他立时就已经把刀给备好了。

朝堂之上,从无忠奸,只有胜负与生死。而今刀兵相见,早是不死不休。

第45章 疫病

过了几日,黄氏亲自来裕王府,把李清闻和谢家的事给说了一遍。

“唉,你大姐夫也是个知礼的,知道疼人。只可惜摊上那么个娘,都快考试了也不得安宁。”提起王氏那个恶婆婆,黄氏也没什么好声调,“这回啊,那老虔婆当着我的面和你姐姐认错,那低声下气的模样,我和你姐姐可总算是出了口恶气。我心里头也高兴的很呢,回去破例和你爹喝了一盅酒,晚上睡觉都险些笑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