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5章 帝国的理想(1 / 2)

抢救大明朝 大罗罗 1413 字 29天前

把世界统一起来好吗?

在朱仲树的《大明通史》下中,用了整整一个大章,来分析世界统一的想法在大明帝国产生,并且逐渐发展成为主流思潮的原因。

首先,他就问了这么一个问题—把世界统一起来,置于天朝联盟之下,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当然了,出现在兴福末年,成长于咸嘉年间(朱怡铀的年号),最后在乾圣年间(朱伯濂的年号)成为国策的“混同夷夏”,并不是说要把全世界所有的大王、大公都喀嚓了,换上大明朝的巡抚、知府。这个时代的明朝君臣还没糊涂到这种地步,他们知道自己的朝廷管不了那么多事。

他们想要的“世界统一”和“混同夷夏”,仅仅是将天朝联盟扩张到全世界——建立一个以大明帝国为宗主的世界新秩序!

这个问题的确很难回答......朱耀飞当然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他不认为大明帝国和天朝联盟有征服世界的能力和必要。

因为要征服世界,拿下印度、中东和非洲东海岸这些地方是不行的,必须得拿下实力强大,而且距离大明本土实在太过遥远的欧洲和美洲的东海岸。

既然做不到,那就没什么好与坏了。

但是朱仲树在他的《大明通史》中却说,在兴福末年直到最后确立“混同夷夏”国策的乾圣年间,大部分人(明朝人)都认为世界应该在大明帝国的领导之下。

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整个世界真的需要一个领袖,那毫无疑问应该是大明帝国。

因为大明帝国领导的天朝联盟实际上拥有了半个世界!

既然已经有了半个,为什么不拿下一整个呢?

而且,在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领导下的另外半个世界并不安宁,在那几十年中非常动荡。

先是罗马帝国爆发了“摄政王之战”!以塞尔维亚国王腓力一世为首的联盟同以奥尔良公爵为首的联盟之间展开了内战。

这场内战进行了差不多十年,最后仍然难分胜负,双方在维也纳签订了一份《共治条约》,规定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奥尔良公爵辅佐路易二世统治西帝国。而腓力一世则担任东帝国的摄政王。

另外,在这份《共治条约》中,奥尔良公爵和腓力一世还达成了一个共同进攻奥斯曼帝国的协议。

规定由腓力一世率领东帝国军队进攻伊斯坦布尔,将奥斯曼帝国一举逐出欧洲。

而奥尔良公爵则率领西帝国军队则在突尼斯登陆,夺取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北非。

在《共治条约》签订后的第三年,喘够了气的“罗马双雄”就开始向奥斯曼帝国发动进攻了。

而这场战争整整打了八年,奥斯曼帝国损失惨重,在北非失去了突尼斯、阿尔及尔、昔兰尼加。在欧洲方面则丢了伊斯坦布尔周围(包括亚德里亚堡)以外的全部地盘,整个国家陷入了巨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