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走向尾声的信号(1 / 2)

国策 闪烁 2682 字 27天前

历往数次战争相比。其和国的民众对待印度战卓的杰赁愕烈不同,没有第四次印巴战争时的震撼与惊讶、没有东海战争时的漏*点与积极、没有南海战争时的愤怒与轻松、没有半岛战争时的昂扬与雄壮、也没有日本战争时的狂热与疯狂,有的只是冷静与反思,站在民众的立场上反思战争对国家与民族造成的影响。

俗话说的好,久病成医。

共和国在短短力年内,经历了大大小小数次战争,频率之高、强度之大,只有刃世纪尤年代初到凶年代初的美国能够相提并论。虽然没人否认共和国在这力年内取得的巨大成果,也没人否认共和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在这力年内得到的巨大提升,短短为年共和国成了综合国力最强大的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按美元计算提高7倍、国民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提高打手 倍、国民消费在国家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增加到鳃、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增加到础,除了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之外,共和国用刀年走完了西方国家需要曲年、甚至劲年才能现代化道路;但是更加没人否认,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共和国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也是唯一无法依靠科学技术、工业生产力、金融资本等表面手段能够解决的问题。

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刺激人口增长的政策。二是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三是充足的时间。

反思战争的时候,引导民间芊论的学者无一例外的提到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刺激人口增长的政策不是大问题。早在纪结国执政时期,共和国就调整了施行的多年的计刮生育政策,先鼓励有条件的夫妇养育第二个孩子;赵润东执政时期,生育条件再次放开。不但鼓励有条件的夫妇养育第三个孩子,还为养育第二个孩子的家庭提供财政补贴与福利保障;王元庆上台执政后,虽然没有继续放宽对“三胎”的限制,但是通过提高生育福利保障、义务教育水平、改革高等教育体制等方法,减轻了普通家庭养育第二个与第三个孩子的负担,让更多的家庭有能力养育第二个与第三个孩子。

关键就是后的个必备条件: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与充足的时间。

王元庆第二次当选国家元,在就职演说中明确提到:共和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最快只能在历年得到缓解、在比年得到根本解决;在此期间。共和国不但要坚持科技立国的基本国策、积极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工业竞争力,还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周边环境。

这句看上去极为简单的话,实际上概括了共和国在比年之前的展道路。

坚持科技立国的基本国策不是王元庆提出来的,早在纪佑国执政的时候,共和国就把科技展放在了国家展的要位置上。复合蓄电池、导电动机、可控聚变反应堆、远程电力传输技术等“电力革命”的基础技术都是在纪佑国执政时期取得成果,并且在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推动共和国飞展力年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在纪佑国执政时期得到确定,并且打下了基础。

按照某些民间学者的观点,虽然王元庆在某些方面的成就已经越了纪佑国。比如推动政治改革、比如彻底铲除日本的威胁,但是从根本上讲,王元庆的成就建立在纪估国的成就之上,没有纪伤国打下的基础,王元庆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更有一些学者认为,王元庆的改革行动实质上是纪佑国改革政策的自然延续。以备受关注也饱受争论的政治改革来说,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展,百姓生活稳步提高,对民主、自由、平等等政治需求逐渐提高,政治改革势在必行。就算王元庆不提政治改革,甚至今后几任国家领导人都不提政治改革,到了某个时期,民众的意愿将过政府的管制力度,迫使政府进行政治改革。王元庆主动起政治改革,实际上掌握了改革主动权,而不是在民意的压迫下被动改革。

王元庆只是在正确的时候做了正确的事情。而不像纪佑国那样,以开创性的方式为共和国指明了展方向。换句话说,就算没有王元庆,迟早也会有人完成纪佑国没有完成的改革壮举。

政治改革如此,科技立国也是如此。

虽然在绝大部分人看来,赵润东是名副其实的过渡领导人,主要任务就是消化纪仿国留下的改革果实,让国家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展壮大,但是在某些人看来,王元庆也走过渡型领导人,主要任务也是消化纪结国留下的改革果实,为共和国创造更加有利于展的内外环境。当共和国的实力达到更高的程度、由量变引起质变的时候,肯定需要一位像纪佑国那样的领导人,率领共和国登上辉煌的巅峰。

不管这些说法站不站得住脚,事实是,只要坚持科技立国的政策,共和国的经济展就不会遇到大问题

当然。稳定的内部的境不仅仅是经济问题。

事实上。经济本身就不是一个可以单独考虑的问题,政治、外交、军事、文化、价值观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虽然稳定国内环境的要因素就是经济,但是绝对无法只用经济手段达到目的。

众多百姓关心的还是战争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虽然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因为在2o年内经历了多次大规模战争,所以共和国民众承受战争的能力非常强,远远过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民众,但是很少有人看到,持续不断的战争已经改变了共和国百姓对待战争的态度。别的不说,刃年来,共和国民众的收入增长度一直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度之上,可是在扣除了通货膨胀之后,共和国民众的实际收入并没有增加打手 倍,而是仅仅增加了倍。虽然这个度仍然远远过西方达国家,甚至过了所有大型经济体,但是在部分共和国民众看来,如果没有连续不断的战争,他们的收入还能增加不少。换句话说,战争夺去了原本属于民众的财富。

为了迎合共和国民众的胃口,部分西方新闻媒体也在妄传中夸大其词,认为没有持续不断的战争,共和国的经济能够得到更好的展,共和国民众的收入会增加好几倍,早就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了。

事实确实如此吗?

没有任何经济学者支持西方新闻媒体的观点,就连一些西方经济学家都承认,虽然战争对共和国的经济妾展造成了影响,但是大部分影响都是短期与暂时的,从长远看,战争给共和国带来了非常大的利益。

第四次印巴战争,共和国用大约功亿元的战争开支获得了巴基斯坦近乙人口的庞大甫场与数千万廉价劳动力,随后通过建立“中国南亚经济共同体”获得了一个拥有引乙人口除印度的庞大市场与数亿劳动力,为共和国国内的数万亿资本找到了出处,也为共和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基础。南海战争,共和国除了获的一个拥有引乙人口的庞大市场与数亿廉价劳动力之外,还获得了极为宝贵的资源,为“电力革命”提供了巨大的动力,也为国内高科技企业的展奠定了基础。半岛战争,共和国不但消除了切身威胁,还通过帮助朝鲜进行战后重建,获得了巨额回报。就算绝大部分人认为得不偿失的日本战争,共和国也获的了无法用经济价值衡量的好处,比如消除日本威胁之后,共和国的国防开支至少可以缩减舰,获得琉球群岛的驻军权之后,共和国东部沿海的区得到了安全保障,大量军事设施向外转移为经济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无利不起早,没有任何国家会打没有好处的战争。

当然,战争带来的好处,往往都有“延迟性”比如第四次印巴战争结束后,直到团年左右,共和国的民族资本家才开始大举进军南亚市场。直到年,南亚地区才成为共和国主要的初级产品供应地。

民众考虑的只是眼前利益,而国家领导人考虑的则是长远利益。

换个角度看,如果没有从力旧年到奶年的战争,任由美国在共和国周边地区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就算共和国能够在经济展中取得辉煌的成就,共和国的民众又能得到什么,而且展具有可持续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