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节(2 / 2)

天鹅肉 灵鹊儿 2699 字 28天前

他们两个也完全没有契合点,曾经没有,将来恐怕也不会有。但是,并不妨碍他现在满脑子都是她。如果遇到二十岁的萱,他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哄她、骗她,弄到手再把她藏起来,不让她接触别的男人,不让她知道这世界上还有所谓契合点,还有一种男人叫顾辰。

在心里把那个小东西好好囚禁了一番,张星野这才满意。服务生上了披萨,立刻开吃。其实下午已经跟萱吃了一顿,他当时根本吃不下,抱着她都肝疼,现在必须吃,夜里没力气,怎么能行?

几个人叫了不少小食,都是自己兄弟,不需要应酬,张星野只管吃,tony正有时差,精神得很,作为e画馆的另一个主人,自然就多与顾辰聊着。才知道他是北方海滨城市的人,研究生毕业后在京城开了自己的工作室,出过几套画册,不过都是指定主题,后来为了创作,关掉工作室外出采风,一走就是两年。现在因为心妮的关系,要在凌海发展。

张星野边吃边听着,就听tony问道,“这次采风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正好有侍应生来送酒,顾辰帮忙接,一时没答,于是梁心伟说,“今年春节前。”

“不,去年夏天就结束了。”

顾辰这一答不但梁心伟连张星野也有点诧异,夏天结束、春节前才回来,这半年的空白在外面做什么?

“是么?”岳绍辉并不了解,又问,“在哪里结束的?”

“最后一站是边境桐江。”

“桐江?”不等岳绍辉反应,张星野来了兴趣,“你去年夏天在桐江?”

“嗯,”顾辰点点头,“确切点说不是桐江市,是山里,一个叫燕谷的小镇。”

“燕谷!”张星野一听就笑了,“对对,就这个,这名字我特么想都想不起来了!”

“张总知道燕谷?”顾辰也惊讶,毕竟那是个特别小的地方,小到在地图上就是一个点,被绵延无尽的大山淹没。

“岂止知道!去年夏天我开车入境走山路,也不知道怎么就开到那个鬼地方,gps根本就没用!又正碰上暴雨,天地一片模糊,能见度特别低,转山路根本没法走,那场景简直就是世界末日!”

一开口,张总兴致如此之高,在座的只有岳绍辉知道,这突如其来的兴奋点是因为他在那里不但迷了路,也迷上了他的小混蛋,哪怕是世界末日。

“原来张总是路过,其实那里风景很好,不,应该说风景绝佳。”顾辰介绍说,“因为太靠近边境,所以国家没有开发风景区,山路都是当地人上山捡山货踩出来的。”

“不止路过,我的车坏了,在那里住了几天。”

“是么?”

“嗯,结果镇上还客满,简直就是倒霉催的!”最值得的倒霉,如果不是客满,他们不会到竹楼去,又怎么能看到女孩站在阳台上看外面的野花和河水,内衣都不穿……

“客满?”顾辰闻言笑了,在座的男人都惊讶地发现,难怪他一直表情很冷淡,原来他笑起来左腮边居然有个很大的酒窝,整个帅气的脸一下就温暖、温柔得不得了,“一直都是。”

“嗯?”张星野不解。

“那里的老板是不是说愿意腾出一间办公室给你住?”

“对啊,还挺热心的。”

“我们也碰到。听说,一年四季,多少年的一年四季,他都是这样,永远客满,永远可以匀出一间办公室给客人住。”

“哦?”岳绍辉听着也来了兴致,“这是为什么?”

“不知道。可能,就没人住进去过。”说着,顾辰的手指轻轻点了点酒杯,水声透出玻璃,阴森森的,“也可能,里面就是满的。”

卧槽!气氛营造够好,大家笑了,梁心伟说,“听起来毛骨悚然。”

张星野也笑,“你们没去过,那个小镇,真的蛮邪的!说是镇子,就一条街,周围连个民房都没有,人都像凭空生出来的,在咱们国家这可少见。不过,风景是真好,画上一样。后来,我找了附近一个村子,大概有百十来户,比镇子都大。不知是不是山高,总有雾,明明很干净的地方,觉得像云。”

“那张总住的一定就是燕谷村,往边境方圆几十里,就只有那一个有点规模的村寨。”

“你也住过?”

“哦,没有,我们住山上。有个文//革时期的小林场,跟看林子的老夫妻倆租了一间木屋。这样可以离那个潭子近一些,不用每天上山。”

“潭子?什么潭子?”

“张总不知道么?燕谷得名就是因为山上有个深潭,明朝万历年间就有记载。之前的名字叫艳谷,艳丽的艳,当地方言与艳鬼同音。

“艳鬼?”张星野惊讶。

“嗯,说是那潭子起雾的时候会涨水,涨到沿儿边,水里会有个艳丽女人的倒影,因此得名。后来要破除迷信才改的名字。”

“所以还是迷信。” 梁心伟说。

“你们住那么近,是要去研究?”岳绍辉问。

顾辰笑笑,“谈不上研究,只是想见证一下。”

“所以呢?”张星野问。

“嗯,起雾后确实涨水,不过一定是新月时候。潭子很深,绝不会漫到沿儿边,可是会有光线进来,这样就有很清晰的旁边山影的倒影。

“怎么?是个女人?”

“挺像的。”

“很有意思啊。”岳绍辉说着看向张星野,“所以你就什么也不知道。”

“哈哈,” 梁心伟笑,“星野错过艳鬼了。”

张星野也笑,“让你这么一说,我必须得再回去看看!”

“你观察了这么仔细,一定画下来了吧?”岳绍辉问。

“嗯。”顾辰点点头,“那是我们最后一幅作品。”

“你们团队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