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1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220 字 1个月前

孙策说得没错,如果没有自保的能力,所谓的面子就是一个笑话。

杨虑、杨仪赶了上去,一个抓住杨介的一条胳膊,想将他从两个亲卫的手里夺过来。但他们用尽了所有的力气,也掰不开那两只铁钳般的手。

“放开他!”孙策挥了挥手。

“喏。”林风应了一声,使了个眼色,两个亲卫松开了杨介。杨介一下子坐在地上,连杨虑、杨仪兄弟都带得摔倒,父子三人滚作一团。

一群杨家部曲从远处赶来,想上前救护,却被林风等人拦住。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刚刚举起手中的长矛,林风就迎了上去,当头一刀,连人带矛劈为两段,人头落地,鲜血喷溅,一下子吓住了剩下的部曲。虽说他们也习练武艺,平时也和一些不长眼的盗匪交过手,可什么时候看过如此凶悍残忍的对手。虽然他们人数占优势,面对林风率领的十名亲卫,却没有一人敢上前接战。

孙策背着手,踩着跳板下了船,来到杨介父子的面前站定,缓缓环顾四周。

“杨家家业不小,在这襄阳,除去蔡家、习家,应该轮到你杨家了吧?洄湖南北都是你家的产业,这洄湖就是你家的内湖啊,不错,不错。”孙策收回目光,笑眯眯地看着杨介。“如果我现在杀了你们父子,抢了你们杨家,把你家的男女老少全带回营里做奴婢,你会怎么办?是去襄阳向荆州刺史刘表告状,还是去长安向天子诉苦?”

杨介瞪着孙策,脸上的怒气渐渐变成恐惧,因气愤而涨红的脸也渐渐苍白。

孙策如果这么做,他到哪里去求公道?荆州刺史刘表在城里,还能活几天,谁也不清楚。天子在长安,被董卓劫持,也做不了主。更何况他在襄阳还小有实力,到了长安算个屁啊,别说天子,连皇宫都进不去。

孙策蹲了下来,双手抱在胸前。“长安太远,所以天子的死活,你可以不管。刘表初来乍到,你也可以不把他当回事。现在你遇到了麻烦,该向谁求救呢?”

杨介的脸更白,白得一丝血色也没有。正如孙策所说,他根本无处求援,只能任孙策宰割。忽然之间,他意识到自己之前对朝廷、对刘表的态度大有问题。看起来,天子也好,刘表也罢,都与他无关。可是没有了天子,没有了刘表,他的安全同样没有了保障。

不仅杨介心情复杂,黄承彦也很震惊。孙策的手段很暴戾,但是他的问题却非常犀利。各地豪强一直与朝廷争利,与州郡抗衡,但他们却忘了,一旦天下大乱,州郡没有能力维持一方平安,谁又能独善其身?

他看向孙策的背影,心头升起一丝敬畏。孙策很年轻,但是他的见识却超过了很多人。他也许读的书少,不会引经据典,但是他看问题总能一针见血,一两句话就将对手逼到墙角。就像高明的武者,没什么花哨的招法,但是一出手就直指要害,胜负立判。

这样的人如果拥有强大的武力,天生就是领袖,可遇不可求。

孙策转头看向杨虑。看着这位被尊为“德行杨君”的少年,他由衷的觉得悲哀。十七岁的少年,就算品德高尚,充其量也就是个三好少年,怎么可能十七岁就州郡礼聘,三公辟召,无非是襄阳豪强之间互相标榜,然后又出了个习凿齿,把这些言过其实的传言记下来,写成了书而已。

典型的文人作派,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大门一关,老子天下第一。至于真相如何,他们根本不关心。

不愿面对现实,或者说不敢面对现实,这是文人的通病,由汉代发端,以后更甚。

杨虑被孙策看得不安。在这个同龄人的注视下,他感觉到了强大的压力,连呼吸都变得非常艰难,更别提说话了。若非多年读书,涵养气度,他此刻说不定会哭出声来。他低下头,避开了孙策的逼视,将杨介扶了起来。

孙策也跟着站了起来,转头看看小脸煞白,咬牙切齿的杨仪,突然笑了一声:“听说你擅长算学?”

杨仪哼了一声,想表示自己的气概,只是被孙策的气势所迫,这一声闷在了喉咙里,没能出来。

“这样吧,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能回答得出来,我就放过你们杨家。回答不出来,你们就乖乖地跟我合作,交出土地,如何?”

杨仪紧张地看向父亲杨介。杨介咬咬牙,点了点头。杨仪用力的点点头。“你……你说。”

“假设有兄弟二人,各娶妻一人,有田百顷,家大业大吧?兄种田,辛苦劳作,供一家食用。弟读书,养浩然之气,传圣人之业。种田者长年劳累,夫妻二人生子女四人。读书者岁月悠闲,夫妻二人生子女六人,皆男女各半。为方便你计算,子女生则不计父母。十亩地可供一人食。请问多少世之后会有缺粮的危机,此时又有多少人耕地,多少人读书。”

杨仪皱起了眉头,掐着手指,迅速计算起来。孙策看在眼里,倒是很意外。这小子不用算筹,居然想心算?怪不得黄承彦都说他擅长算学,这是天生的。

过了一会儿,杨仪抬起头,目光却有些游移。

“有答案了?”孙策笑笑。“说吧。”

“十亩能供一人食,百顷可供千人食。传至第七代,兄之苗裔一百二十八人,弟之苗裔……一千四百五十八人,共一千五百八十六人,超过五百八十六人,有断粮危机。”

孙策点点头。“照这么说,如果杀掉五百八十六人,这个家族就能维持下去?”

杨仪的额头沁出了冷汗。他不想回答,却被孙策逼视着,不得不点了点头。

孙策无声地笑了起来。“那你说说,我们是该杀那些辛苦种地的,还是该杀那些传圣人之业的?”

杨仪紧紧地闭着嘴巴,额头青筋暴露,一声不吭。杨虑的脸色也非常难看。这时,杨介惨笑一声。

“承彦兄,你说得对,是我错了。”

第064章 改造,从娃娃抓起

问题并不难,甚至算不上考校杨仪,孙策的意思也不新鲜,黄承彦上次来就提过。只不过说的人不同,份量就完全不同。杨介可以不理会黄承彦,却不敢漠视孙策。孙策身后不仅有黄忠等一千余人,十艘战船,更有孙坚和两万大军,几万黄巾也在赶来的路上。

这个计算结果是对是错并不重要,重要是的杨介看到了孙策的决心。他不是黄承彦,也不是刘表,他不仅有杀人的实力,而且有充足的理由。这个理由冠冕堂皇,让你想反驳都无从反驳起,特别是对那些失去了土地的流民来说,这个理由极具蛊惑性。

遇到这样人,如果没有实力对抗又不想死,唯一的选择就是认怂。杨介自认没有举家赴死的慷慨,所以很干脆地认怂了。否则就算孙策不杀他,几万黄巾军也会要他的命。

见杨介服软,黄承彦适时出面说情,孙策也借坡下驴,放缓了口气。他对杨仪说道:“其实还有一个办法,你想过没有?”

杨仪虽然聪明而骄傲,毕竟是个孩子,被孙策吓得不轻。虽然孙策说得很客气,他还是唯唯喏喏的连连点头。“请将军指教。”

“最直接的办法是未雨绸缪,让一部分人离开家园,去外面的世界打拼。天下很大,我们不能把目光局限于眼前这几亩田,而应该着眼于天下,将我大汉文明传播到四海八荒。”

杨介点点头。“将军好气魄。”他说得很客套,但杨虑、杨仪兄弟却眼前一亮。就算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有几个不仰慕那些远征万里、扬威天下的壮举,更何况他们兄弟正当年轻气盛,一心想建功立业。杨家在襄阳算一方豪强,放眼整个南郡就不行了,更别说荆州甚至大汉,积极进取几乎是本能,孙策一下子抛出天下这么诱人的目标,他们岂能不动心。

这就是眼界啊。如果能跟着孙策征服天下,立功封侯,现在拿出土地支持他屯田也是值的。

看到两个儿子眼中的神采,杨介暗自叹了一口气。孙坚运气好,生了这么一个好儿子,能文能武,能哄会吓,论得了大道,耍得了流氓,简直和建立汉家四百年天下的高皇帝一样天纵其才。

也许这是杨家的机会?连黄承彦都主动依附,应该错不了。

杨介心里有了打算,立刻改变了态度,热情地邀请孙策与黄承彦去庄里做客。孙策让黄承彦和杨介商量细节,他却和杨虑、杨仪两兄弟说起话来。被他连哄带吓,这两兄弟乖巧了很多。

“将军,我能向你请教一个问题吗?”杨虑看起来很苦恼。

“请教谈不上,互相探讨吧。”孙策笑道:“不过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岂敢,岂敢。”杨虑羞涩地笑笑。“将军让舍弟算那个题,莫非是说大汉如今的困局是读书人虚耗粮食所致?难道天下人不该读书,都去种地?可是我觉得,没有读书人,只有农夫,户口也一样会增加,最后还是人多地少啊。”

孙策看着杨仪。“你也是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