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节(2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805 字 1个月前

这让孙策很苦恼,他这么努力,可不是为了修坟造墓,或者为后世的考古提供素材。

经济发展有其规律性,在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后必然会进入平缓期,但奢侈之风却并非如此,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一旦成形,会加速发展,直到侵蚀政权的根基,吞噬整个社会。二十一世纪还有不断有人提醒民众警惕消费主义,儒学却是鼓励这种风气——即使本意并非如此。

从这一点上来说,路粹说原有的儒学是自掘根基一点也没错。不解决这一点,孙策的新政终将是昙花一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理论上将新政与原有儒学之间的区别说清楚。

众人面面相觑,不少人把目光转向了孙策。他们没想到会讨论到这个问题,一点准备也没有。

孙策心中欢喜,脸上却不露声色。他之所以不是直接下诏说明,而是让他们来讨论,就是希望通过讨论这种方式取得共识,以后执行起来才顺利,就像他让荀彧自己去想一样。他提供思想碰撞的机会,引导方向,但他不会轻易给出答案。

简单地用行政命令来推动改革看起来效率高,效果却往往不好,很容易流于形式。

“大家一起议议,孤觉得文蔚所言有待商榷。”孙策添了一把火。

见孙策没有支持路粹,反说路粹有不足之处,陈琳等人立刻有了底气,开始据理力争。杨修、刘晔却看得明白,暗自叹息。陈琳的诗文虽好,毕竟是书生,没听出孙策的言外之意,他要成为路粹加官朝爵的垫脚石了。

杨修的感慨更深。他已经明白了孙策的心意,司马防是救不了了,务虚而伪,他就是儒学不足之处的典型代表,孙策要改造儒学,针对的就是他这一类人。

激烈的争论并没有立刻解决问题,反而引出了更多的问题。孙策随即提议,让路粹、陈琳将各自的意见写成文章,印成报纸,好好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路粹、陈琳战意正旺,一口答应。

孙策不仅挑动路粹、陈琳打口水仗,鼓励他们写文章互相辩驳,更引入更多的人参与讨论。

与上次讨论王莽之政与吴国新政的异同一样,路粹再一次充当了火力输出,只不过上次是对外,这次是对内。他接连写了几篇文章,辨析吴国新政的继承与发展,力证吴国新政并非简单的儒学传承,而是质的飞跃,甚至可以称为一门新学。

路粹提出了玄学的概念。

玄学之前已经出现,最初的提倡者就是路粹的老师蔡邕,不过那时只局限在学术圈子,在学术圈外影响不大。路粹将吴国新政正式命名为玄学,算是将玄学这名新词带出了学术圈。

路粹知道自己没退路,如果不能让玄学站稳脚跟,并和旧学划清界限,他就是儒门的罪人。在孙策的默许下,他火力全开,纵论新学、旧学的种种不同,其中不可避免的提到了儒学标准很高,可行性却不足,导致很多人为了名声,不得不矫饰作为,造就了无数伪君子的问题。

这个问题不是新问题,沽名邀誉在士林中早已屡见不鲜,大声疾呼的有识之士不乏其人,只是像路粹一样将其归结为儒学务虚特性的却是第一个,一石激起千层浪。好在路粹住在军营里,没人能随便进来,否则他肯定会被口水淹死,半路挨黑砖也不是不可能。

不能入营当面开骂,写文章就成了唯一的办法,洛阳县的几个印坊迅速进入满负荷运转,每天都有大量的文章被印出来,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读报的人,连不识字的老汉老太都知道最近发生了大事,读书人又开撕了,比河内战场还热闹。

……

孙尚香返回孟津大营,向孙策汇报了夺取天井关的经过。

听完报告,孙策非常满意,悬在嗓子眼的那颗心总算落回原位。有了这一战的功劳垫底,孙尚香接下来就从容得多,就算小有挫折也影响不大。

孙尚香盛赞王异的功劳。从战后审问俘虏得到的消息,天井关被攻破,与珏山方向的疑兵有很大关系,若非令狐邵调走了三百精锐,天井关的防务不会有这么薄弱,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攻破了。

孙策倒是不意外。这王异虽是个女子,却是个真正的狠角色,在历史上的名声比韩少英、马云禄大多了。小马哥被赶出凉州,最后客死他乡,王异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说完了战事,孙策又道:“香香,天井关打得漂亮,不过现在还不能声张,要再保密几日。”

“为何?”孙尚香眨着眼睛,有些不解,却不着急。

孙策心中欢喜。经历了一场真正的战事,孙尚香又沉稳了不少。他把司马孚要去邘城劝降的事说了一下。司马孚已经领了公文,但是还没动身,应该是等荀彧的回复。大辩论的风声放出去了,司马防很快就能明白他的心意,会不会让司马孚去,也就这两天的事。

他不喜欢司马懿,也不喜欢司马孚,当然最不喜欢的却是这哥俩的父亲司马防。不管《晋书》里怎么为他们洗白,营造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他都认定这一家就是伪君子。人前人后有所不同可以理解,但是像司马氏父子这么分裂的却不多见,魏晋以后的风气那么坏,和这三人有很大关系。

如果能司马孚和司马懿一起整死,他乐见其成。如果能将司马防也气死,那就更好了。

孙策想了想,说道:“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是伪君子可恶,还是真小人可恶?”

孙尚香歪着脑袋想了一会。“王兄,当然是伪君子更可恶。真小人只是作恶,摆在明处,还可以防范,伪君子不仅作恶,还骗取你的信任,暗中下毒手,让人防不胜防。”

“说得有理,这司马父子就是伪君子,我该怎么办?”

“当然是弄死他们。”孙尚香不假思索,握起拳头用力挥了挥。“我最讨厌这种人了。”

孙策哈哈大笑。和孙尚香说话就是痛快,不用绕那么多弯子。

两人说笑了一阵,孙策又和孙尚香说了一件事。秋收结束,不仅河内要重新发动攻势,沈友、全柔、徐琨也会动手,包括吕蒙也会从河东方向向并州进攻,孙尚香这一路的进展如何已经不是关键。邘城易守难攻,还是围困最合适,他希望孙尚香利用邘城这个硬骨头多练练攻坚战术,不要太在意胜利,让点机会给沈友他们,说不定还要从河内调一些粮食去冀州。

有肉大家吃,吃独食并不是好习惯,会遭人忌恨的。

孙尚香咂咂嘴,有点勉强地答应了。

……

不用荀彧回复,司马防也知道了结果。在吴国,他是别指望有什么机会了。

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

司马防让司马孚立刻赶去邘城面见司马懿,让他尽快做出选择,最好能抢在朱桓攻城之前投降。能不能做官以后再说,先保住命。他本来打算写封信,让人送到邘城去,司马孚就别去了,但司马孚不肯,他也没办法,只好同意,希望到了邘城之后,司马懿能说动他。

与他这个父亲相比,司马孚更愿意听司马懿的。

司马孚连夜渡河。他有孙策的命令在身,顺利通过了邘城外的包围圈,进了邘城。

听司马孚说完事情的经过,司马懿一声长叹。“叔达,江山易姓必有牺牲,我父子兄弟就是吴王新朝的祭品。好在大兄已经在吴国立足,几个弟弟年幼,想来孙策也不至于赶尽杀绝,温县司马虽然少了我们二人,却不会断了血脉,还有机会。”

司马孚大惑不解。“二兄何必如此沮丧?纵使邘城守不住,天井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总是守得住的,待孙策久攻不克,自然知道二兄并非可有可无,说不定便改弦更张。”

司马懿摇摇头。“天井关怕是出事了。”

司马孚脸色一变。“二兄,此话从何说起?”

司马懿沉吟良久,苦笑道:“孙尚香攻邘城虽不克,损失却不算大,对于一个初掌兵权的女子来说,她的表现不差,何至于撤职?所谓的任性使气怕是借口,军师处的军师、参军胆子再大,还能惹她?要知道,她可是前任军师祭酒郭嘉的记名弟子,与军师处的那群人并不陌生。”

司马懿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他断定天井关出了事还有其他的证据,王凌答应的钱粮没能如数运到邘城,令狐邵却没有任何解释,这不太合常理。就算朱桓率部围城,截断了大道,城北还有小路,派一个信使送信绝对没问题。钱粮不到,消息又没有,十有八九是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