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天文观测,其实说白了就是对宇宙电磁波的收集,这些电磁波是宇宙中的声音,它会告诉聆听者,这个宇宙曾经发生过的故事,有猛烈的超新星爆发、有静谧且结构更加庞大的星云体、在什么时候什么位置曾经有这样一颗黑洞在那里形成。
人类之所以要建设各种大型的观测站,天文卫星,就是为了收集电磁波,虽然人类的眼睛也可以收集电磁波,可是存在着极限,人类的眼睛并不能随他们心意去观察整个宇宙所有种类的电磁波。
而霍古不需要担心这点,它能让细胞随它意愿行动,也就免去了去专门设计一套天文观测的生物结构。
在可见光的目视下,其实行星系内的行星并不怎么显眼,尤其是宇宙背景,想要仔细辨认出来是件不容易的事。
不过,如果再加入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视角,那就会变得很容易,恒星的紫外线会在接触行星后反射回来,而恒星的光芒本身具备热量,会给星体表层加温,在红外线视角,会和宇宙背景产生出截然不同的微波。
霍古很快就发现了小行星带,不过是行星星环,类似土星环的那种结构。
忽然,霍古发现自己观测的星球正在发生缓慢的移动,以观测尺度来讲,这种速度无疑是相当的快。
这可是大事,能够影响到行星级别,质量怎么说也得到恒星级别。
“万一是颗流浪黑洞可就麻烦了……”
“在哪?”
就在霍古紧张搜罗观测信息的时候,来自圆锥体哀鸣般得振动透过实体传递到感知细胞那里。
霍古瞬间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松口气的同时,有紧张起来。
松口气是因为不是黑洞这种恐怖的东西,紧张则是因为,问题出在它设计的圆锥体,那可不是一个小沙堆。
想要创造出天体级别的东西,单靠生物分子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那是物理的地盘,原子之间的原子键,在这种尺度上,材料强度会被严重削弱,所以需要加入力学的考量。
强韧的金属即便强度足够,没有发生绷断,也会‘柔软’,就比如现在,搜寻小行星带的霍古正在面对着来自圆锥体的摆动。
本来,这种情况应该早就发生才对,如果霍古将圆锥体安排在其他地方建设,恐怕最多进入到中间层,就在星球纬度和自转的作用下倾斜倒塌。
然而,很巧合的是,霍古的选址是在赤道上,纬度的问题被规避掉,圆锥体只需要承受星球自转造成的空气阻力。
圆锥体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整体呈现一定的弯曲弧度。
这是圆锥体整体而言,局部仍然看起来与笔直无异,弯弧度处于小数点级别,这和星球地表看起来平坦是一个道理,并不容易让人注意到。
巨构摇摆的速度并不剧烈,但幅度却越来越大,霍古知道继续这么下去,崩塌是早晚的事情,而崩塌所引发的现象,恐怕可以用天崩地裂来形容。
如果说,这个现在和冥古宙那时一样霍古当然是无所谓,可现在地表上已经生活着一群有知性的智慧生物。
因为自己的失误而让一群无辜者死亡,霍古的三观接受不了。
“不,一定还有挽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