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71章 《周刊》(2 / 2)

圣光 通吃道人.QD 1293 字 18天前

所有人和团体都能在周青峰这里找到各自的利益和位置,都能舒舒服服的与之合作。他的目标就是将所有产业链打通,依靠国内十亿级的市场自我发展。

提前十年二十年形成经济内循环。

欧美日韩加起来还没这么多人呢。

更别提‘圣光’还在海外攻城略地,东南亚和东欧也承受了国内轻工业产品的倾销。

唉......藤田翻看了几页,发现‘圣光’正在补航空产业的缺,再过两三年就基本能补完。

毛子的技术工人干活马虎粗糙,那是他们的管理层崩了。当年苏维埃初建时,有理想有斗志的毛子是很认真很可怕的。

‘圣光’恰恰就是整合管理能力优秀。那些毛子在苏联只能干点糙活,在‘圣光’可未必也如此。

“藤田前辈,您对这家大修厂怎么看?”旁边的二鬼子发表了半天的评论,不忘让藤田点评一下自己的意见。

藤田却压根没听对方的屁话,答非所问的感叹了一句:“我亲自参观过集团底层的工厂,哪怕是文盲农民工都能在集团找到合适的工作。

比如一家拆机厂,靠拆报废家电上的废旧器件盈利。哪怕现在‘圣光’已经有了自己的电子器件厂,可这种回收拆机厂的规模却与日俱增。

集团在沿海建了十几家进口废旧物资回收厂,以半机械化的手段集中经营,培养各地农民用安全高效的方式工作。

光是去年就处理了一百多万吨废纸废金属,今年只怕得上三百万。

污染少,收益高。地方上拿到了税金,农民工赚到了钱,工厂拿到了廉价原料。连文盲都能被集团用好,更何况这些高学历的俄罗斯工程师?”

封面文章翻到末尾,《周刊》用大概五六百字来接受客机大修厂建成后的任务——对国内所有图-154和伊尔-76进行现代化改造。

这两款大飞机都是六七十年代设计的,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

国内有大概三十几架图-154。‘圣光航空’将它们全部低价收购,和伊尔-76一起换欧美低油耗的航发,改进操控系统,强化航电设备,通通用作货机。

“啧啧啧,换航发真是大手笔。”

藤田知道点小道消息,集团不知从什么渠道弄来了几百台国外二手乃至n手的报废航发。这些航发经过维修改造后,性能竟然恢复到八成新的程度。

光是这手维修的能力就能赚大钱,欧洲好几家航司都把客机维修的工作送到‘圣光航空’,又便宜又快。

图-154生产了近千架,二手货非常多,价格不贵。

杂志上说‘圣光航空’将在两年内购买一百多架图-154,并将它们全部升级并做货机用,以替换繁忙的伊尔-76机队。

看完整篇封面文章,二鬼子只会喋喋不休的说‘圣光航空’是廉价航空,格调太低。可藤田却看出在可预见的未来,国内的航空货运市场要发生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