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一疏扬名(上)(2 / 2)

盛世大明 路人家 1720 字 20天前

这种奏疏看得天子确实是耳目一新,虽然朝中也不乏有见识有才干的臣子,但大家总是习惯了在奏疏里加入许多虚词套话,而实质内容却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可陆缜的这一份奏疏,却几乎全是干货,而且有许多更是发前人之未想。

比如关于西南时有叛乱的局面,陆缜就提出这是太祖时就犯下的错误。那时为了安抚地方和外族而设的羁縻州县,只会让那里的苗壮等族一直和朝廷有所疏离,从而百年来叛乱不休。

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关键不在出兵平乱,却在文政和德治。该派出一批饱学之士,以仁政安抚那里的人心。同时广开官学,尽量地将那里的各族人等都吸纳进学校之中,用儒学中的忠孝仁义等理念来改变他们落后野蛮的生存状况。

虽然这么做是旷日持久的事情,但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能扭转如今西南的乱象。

其实陆缜这一策略也只是拾人牙慧而已。在几十年后,一代心学宗师王守仁就是靠的这一兴学之道,外加自身特有的人格魅力,才能将贵州龙场那一带的化外野民都给征服,让他们重归王化。

既然王阳明能够用此招征服贵州的外族,那陆缜相信今日的朝廷也能用同样的手段解决西南的问题。只要那里的人接受了汉人的文化,尤其是接受了儒家所提倡的忠孝仁义,礼义廉耻等等理念,那如去年般的叛乱可能就会彻底消除了。

西南的乱象,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却也一直困扰着满朝君臣。每年里,朝廷都会拨付出好大一笔钱财来安抚那些土司族长,希望能让他们安分些。但过上那么几年,这些家伙又会以各种理由开始不安分起来,或杀官,或攻打州县,然后朝廷又得派出兵马前去平乱,实在是不甚其扰。

现在陆缜在奏疏的开头就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见解,确实让朱祁镇觉着眼前一亮。只是,这事毕竟关系到整个国策,虽然他有些心动,却也只能先与朝臣商议后再作决定。

其实陆缜也没有想过自己这个全新的主意真能为天子所接受。甚至连西南边事这一条,也不过是因为最近兵部谈论最多,才使他动了这方面的心思,更多只能算是临时的蹭热点而已。他真正想要表达的观点,却在后面两点——

“……臣陆缜言,东南之地虽承平日久,然倭患尚存,此陛下不可不查也……然东南诸省兵备废弛,亦为我大明之隐忧……他日,倭寇入边而卫所兵难当,则必使朝廷岁入锐减……”

针对东南的问题,陆缜不但提了一直存在,却总是被天下所忽略的倭寇之患。

虽然这些年来,倭寇也屡有从海上杀来抢掠的,但显然还不成气候,也没有真正对东南诸省构成威胁。但陆缜却明确指出,若不加以防范,则必然会酿成大祸,而其中最关键的,还在于大明在东南的驻军实力的锐减。

曾经和倭寇有过交锋的陆缜很清晰就能感受到此时江南卫所官兵已有怯战之意。或许现在他们仗着人多势众还能打退来犯之敌,可等到将来,当倭寇真个凝聚成一股力量时,那将是整个东南沿海的噩梦了。

至于针对这一问题,陆缜提出的也就一个办法——勤练兵马,早做准备。

其实陆缜更想提出的是开海,因为倭患所以出现,说到底还是因为海路不通,只有开海通商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但他更清楚禁海是大明祖训,除非自己掌握大权,或是找到一个恰当的机会,否则这话是不能提的。

不过对他的这一谏言,天子也好,其他朝中高官也罢却是很不以为然的,认为这不过是他的危言耸听罢了。东南有近十万卫所官兵,难道还会被区区倭寇所袭扰不成?

唯一值得让人担忧的,还在于他最后点到的几句。要是东南真出了乱子,整个大明的税收可就要锐减一半了。不过在如今自信的君臣看来,这一结果出现的概率实在太低。

而陆缜最后提到的关于北方边事的一些看法,才是真正吸引人眼球,同时也让他得以再次扬名的关键所在。

在陆缜看来,与蒙人交锋,真正的战场并不在攻或守上,而在一个商字。只要能想法儿让草原诸部都离不开中原的各种珍奇之物与日常用品,则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同时,他还很有“先见之明”地提到了瓦剌即将彻底取代鞑靼的说法。

而这一点,在这份奏疏于朝中传开后不久,就被急急送来的一份边报所证实了……

@@@@@

今天有些忙,所以发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