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7 大审宿卫(1 / 2)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2109 字 22天前

相对于台城内的审查,宿卫方面其实要更麻烦一些。

这些宿卫将士们虽然称不上是什么精兵,但也都拥有着起码的组织观念,但也都拥有着起码的组织观念。上阵杀敌或是无力,但若讲到互相隐瞒包庇罪过,较之那些台臣官员们反而要更靠谱一些。

对宿卫的审查主要还是集中在胁从逆事并石头城哗变、杀害主官周谟并其他台臣等乱事。而主持这一事务的表面上虽然是武陵王司马晞,但主要负责人还是今次跟随入都的毛宝。

武陵王虽然身份尊贵,但能力和威望方面都有欠缺。毛宝暂领镇军,但却久为边用,也少为畿内将士所知,兼之宿卫本身又是一个颇为排外的群体,所以这方面进展不算顺利。

在那些宿卫将领们各自陈述当中,他们一个个简直清白无暇,有的甚至干脆连都中发生逆乱这种事情都直接否认,只道自己即便有什么行为,也都是受命于主官上将,根本就不清楚究竟发生何事。

面对这样的情况,毛宝也颇感束手无策,他的才能本来就不在审断曲直,又加上宿卫的特殊性不适合用强逼问,所以也就暂时保持着现状,将兵将分别拘押在营中,将审查暂时放在一边,等待其他方面出现突破口,眼下主要还是做的对基层士卒的整编。

可是大都督下令要在朔日朝期前完成对宿卫逆乱的梳理审断,时间就变得紧迫起来。不过这也并非不可完成的任务,因为随这手令同来的还有一些援手。由于台事方面有了突破进展,所以李充被暂时指派协助处理宿卫事务。

都内时流对于李充或许只知一个与山遐并列的鹰犬之名,但是在江北尤其是都督府下,却是都知山遐凶恶,李充阴狠,面对宿卫这种盘结局面,李充较之山遐要更加的有办法。

山遐那股凶威只要能顶得住,其实也不算可怕。可是李充却诸多阴策,令人防不胜防,正是处理当下这种局面最好的人选。

李充抵达宿卫营地后,首先便将武陵王并毛宝近来审理的有关卷宗取来细阅一番,却发现事情几乎没有进展,完全就是停滞状态。

“这些宿卫兵长多数奸猾,互作遮蔽,如麻絮杂缠,实在很难理开。”

毛宝也知道这样一个进度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因是不乏尴尬。

“毛侯所长,在于谋胜定邦,少略污秽奸恶,让你处理此类事务,本就是高才浅用啊。”

李充为人并不似山遐那样的不近人情,尤其不会让人过分的难为情,也正因此,明明许多人都因他的追查而受到责罚,但却反而没有积攒下太多的仇隙。

这些无用卷宗,都被李充抛在了一侧,而后便请毛宝帮忙准备新一轮的审理。按照他的要求,在整个宿卫营垒校场上架设起一个个竹棚,这些竹棚各以布幔隔开,内中只留下一人坐席,至于负责笔录的那些刀笔小吏们,则联排露天而坐。

这些事务都很简单,吩咐那些已经接受整编的宿卫卒众们去做即可。用不了一个时辰,整个审理会场便布置完毕,其后便是那些在监的宿卫兵长们被引入提审。

宿卫六军本身也是一个庞大的武装组织,将士多达数万之众,单纯从军力上而言,甚至都不逊于那些畿外强藩方镇。但是由于太近于中枢,多受权斗浸染,少了很多军队不可缺失的纯粹,兼之旗令并构架混乱,因此在战斗力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这一次审查逆乱,包括兵尉在内的低级兵长其实都没有涉及,但就算是这样,需要接受审查的将领仍有数百人之多。

一部一曲中数将兼领,又或者只有一个将军号,甚至不知道自己所统属的部众营在何处,由此也可见宿卫本身的管理混乱,以及中枢对于这种武卫事务的忽视与不庄重。

尽管由于北伐的高奏凯歌令得民间武风大炽,但这种风潮还没有形成上下贯彻统一的意识。由此也可见此前台辅们存念制衡江北武装,也只停留在理论上是否可行的浅表。当然这其中有没有沈氏并其党徒的由中掣肘,便不得而知了。

宿卫之中关于地域的划分是最严重的,单单从将领们便可以看得出,几乎整军整营的宿卫将领们都是同乡党徒。当然真要细究下去,在操练、配给俱都不足的情况下,乡党集聚也是维持一定战斗力水准的方式之一,但却决不可称为良态。

这些宿卫将领们入场之后,眼见校场上这样一种布置,一时间也是不明所以。很快毛宝便行上前,让人抬来两大筐的竹牌,这些竹牌各自涂作赤、乌、青三种颜色,分别发放到每一名宿卫将领的手中,而后便宣布今次审理的规则。

这规则也很简单,那就是将领们各依手中竹牌眼色分别进入相对应的竹棚里,并且严禁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一旦发现作密语交谈,无论听者还是言者即刻抓捕入罪!

这条令公布之后,在场内又引起一连串的哗噪声,可是很快校场上便响起了鼓号声,同时毛宝身立所在后方也树立起了摆设刀剑杖鞭等凶器的刑台,甚至包括用于枭首示众的军法柱。

眼见这一幕,众将心内难免凛然,他们此前虽然态度上不乏顽抗,但其实也只是一种耍赖的态度,但其实部众尽为所夺,也实在难作要强姿态。

随着鼓号声急促交鸣,将领们也都各自辨认颜色标识,匆匆行入相对应的竹棚中。可是当鼓号停止后,仍有几人步调稍慢,直接被巡场兵卒拦下,提押到刑台附近,各受鞭刑,而后才被放入。

这种用刑,本该是极能挑动人心中愤懑的,可是因为受刑者不过寥寥数人,因此多数人还是选择了沉默。毕竟那几人也是咎由自取,旁人都能在鼓令停止前找到自己的位置,偏偏他们不能,也只能怪自己手慢脚慢。

若是触犯群忌的责罚,这些已经达成一定默契的宿卫将领们大概还要发声抵制,但却不会为了如此明显旁人的拙劣与错误而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