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9 河东商都(2 / 2)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1715 字 24天前

行台并没有主动向外售卖土地以供商贾建设囤积货品的仓邸,而是体恤河东乡情,规令只有河东本籍乡众按户纳捐授土。

商贾们争红了眼的那种热切急迫的氛围,自然也令河东这些乡民们感受到,尽管也有一部分人是故土难舍,但更多的人则眼见于此中惊人的利润。

哪怕他们本身并没有通货四方的能力,但若能在河畔得据一角,自有源源不断财货入门,终年所得要远远超过了田亩所出,而且这完全是坐享其成,既不必再俯仰于春秋耕织之苦累,也不必再承受旱涝天时的打击。

所以很快大量的河东时流乡众们便被河道中浮游的惊人利货所吸引,或是换置、或是捐输,大凡稍具能力的人家,都要在沿河一线谋求一角土地。

乡豪所以难于根除、杜绝,就在于他们长达几代人在乡土中的深入经营、营造出一个个盘根错节、蛛网密结的网络,在这网络之中,便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荫户。

可是当众多河东时流放弃原本这些,迁居凑近于河畔之后,过往的顽固便荡然无存。最起码在行台施政的层面上,河东这些乡豪们与行台政令施行已经没有了最根本的冲突,可谓彼此之间各有所得。

包括那些行走于四方的商贾们,他们或是财如流水、去留随意,但却有相当一部分财货资本被钉在了河东这个位置上,就等于野马套上了缰绳,想要得于一个合理的盈利,日后的商贸也只能以此为中心而围绕展开。

穷人乍富,难免豪奢。河东的商贸地位得以如此凸显,民财殷厚,消费能力也有了极大的提高,江东的饴糖、织品,西域的美玉、宝石,河朔的皮毛、牛马,尽聚于此,甚至许多洛阳都不见的奢侈货品,也能在蒲坂附近的集市中寻找到。

天中神都坊每年都会有一个整年的总结,而在新一年的汇报中则显示出,过去一整年的物产,足足有三成直接流入到了河东。

神都坊汇聚天南地北、技艺最为精湛高妙的匠人,除了作为工程院的实验操作间之外,所生产的各种物品,材质不论、单单当中的技艺便可称作绝对的珍货,售价自是高昂。而且相对而言,实用性较小,更有许多纯粹的工艺品。

神都坊所面对的客户,主要便是搭配行台北伐并复治而得以分享战争红利、南北新进崛起的豪富群体,通过这种手段将他们的利润回收,复归行台所用。

河东归治不过区区三年多的时间,竟然能够在神都坊消费如此惊人的额度,虽然也不排除是商贾远输、途径河东的可能,但想到河东所联通的几个区域或是战乱未定、或是复治未久,消费力肯定也有限,所以其中绝大多数货品肯定还是河东当地消化了。

所以如今从潼关到河洛,民间俱都流传着一句谚语,宁守河东半顷土、不慕河南百顷田。

河东的骤然兴盛,有目共睹,而且这一份兴盛还并不仅仅只是一时的现象。

如今的并州,还在羯胡余孽手中所掌控着,关中的经营也才初成规模,特别是随着南北统合之后,作为行台中枢所在的洛阳肯定会更加的兴盛繁荣。

可以说如今河东所连接的这几个市场都还远远未称开发足够,河东也还远远未达到繁华的顶点。虽然随着未来行台统摄力度更强,河东的商贸秩序也会变得更加严谨,不再复如今跑马圈地便可大得巨利的光景,但长久回报也足够可观。

正因为得于享受行台入治所带来的种种利好,如今天下各地中希望行台能够大势克成、或者说希望沈大将军能够得御大统者,河东乡民的殷望可以说是紧紧排在江东和中州生民之后。

盛夏七月,黄河水势达到最盛,河东的商事也迎来了最为繁忙的时期。

特别是大将军一个多月前途径河东前往关中巡视,也曾在此集宴当地的时流并豪商,明确表态之后数年之内,行台在河东的经营方略都不会有大的改变,这更让人对河东充满了信心,而今年的商事之繁荣也攀升到了一个新的顶点。

河东商事繁荣,但却并不杂乱,特别是南有潼关、北有蒲坂,两大要塞夹河以望,屯驻重兵数万之众,兼有庞大楼船军舰昼夜不停的巡弋于河面上,谁敢在这一片区域中寻衅滋事,简直就是忧愁自己活得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