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建造“洛福斯总统”级之外,无法对抗梁夏海军的超级航母。
至于海军将领一直强调的战术灵活性,尼兹提出了另外一个办法。
拿第一种后条约型重巡洋舰,正在建造的“巴尔的摩”级的舰体,设计与建造一种标准排水量在15000吨,满载排水量在25000吨左右,航速能达到30节的准舰队航母,保证航母的数量。
因为采用了新技术与新设备,所以这种“准舰队航母”的实际战斗力,还在“约克”级之上,远超过现在的“独立”级小型航母。至于稍微偏低的速度,在实战当中的影响其实是微乎其微。
关键,其实是造价便宜。
“巴尔的摩”级第一批4艘已经交付,而第二批的10艘也早已开建,规模效应已经非常的明显。
不出所料,下一种重巡洋舰也是在“巴尔的摩”级的基础上小改而来。
把准舰队航母算上,总建造数量很有可能会超过50艘。
建造数量上去之后,建造价格就能降下来。
这种规模效应,在“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与“独立”级小型航母上就体现了出来。
按尼兹的分析,准舰队航母的造价能控制在“黄蜂”号的水准上,低于“约克”级。
一种便宜,而且战斗力很强大的航母!
关键还有,这是一种消耗得起的航母。
此外就是,准舰队航母的建造周期比大型航母与超级航母短得多。
以当前的局面,还能在建造顺序上做文章,确保准舰队航母能够及时建成,编入海军的战斗序列。
先拿第二批“巴尔的摩”级的拨款来启动建造工作,拿到国会的追加拨款之后,再建造第二批“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
唯一得解决的问题,就是得发动更多的造船厂。
只要安排妥当,那么第一批8艘,甚至12艘,就有望在明年的下半年交付给海军。
到时,至少在主力航母的数量上,能够跟梁夏海军持平,从而在重点战略方向上获得反击的能力。
只是12艘准舰队航母,就足够在东望洋上大干一场了。
为此,必须尽快搞定这件事,争取马上就启动建造工作。
用尼兹的话说,如果拖到第四个季度,就算后面是快马加鞭,准舰队航母的服役时间至少得推迟一年。
耽搁一年,恐怕纽兰联邦已经战败了。
在有了足够多的准舰队航母之后,就可以减少小型航母与快速护航航母的建造数量。
只是到底怎么调整,那是今后的事情。
当务之急,就是先让准舰队航母开工,别的什么都好说。
尼兹关心的不止是航母,还有其他的主要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