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问题是,这无法解决主要问题。
只要断定联军的主力部队在代奥格尔,梵军就会把主力部队撤回乌代布尔,而且会依托阵地死守这座战略重镇。
接下来要做的,也就是加强防御部署,等联军发动地面进攻。
关键还有,梵罗空军还没被彻底打垮。
此外,纽兰远征航空队的一部分作战飞机,就部署在斋普尔附近,其中包括100多架前线攻击机。
在此之前,这些纽兰空军的a-10a已经在西北战场让联军尝到了苦头。
也就是说,如果不得不强攻乌代布尔,肯定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做准备。
至于另外一种选择,发起第二次空中突击,在空中威胁没有完全解除的情况下,根本就不用考虑。
与参谋讨论了一个晚上,在否决了之前拟定的所有预案之后,才有参谋提出一个看上去行得通的办法。
暂停运送地面部队,先把远程炮兵送过去。
哪怕远程火箭弹的价格十分昂贵,制导火箭弹更贵,也比出动航空兵,使用精确制导弹药来打击敌人划算。
不说别的,远程炮兵至少不存在被敌人“击落”的可能。
此外,空运弹药也相对较为容易。
只要部署到代奥格尔的远程炮兵投入战斗,那么不管梵军的指挥官怎么想,都要面对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要不了几天,部署在乌代布尔附近的梵军主力部队都将因为遭到炮击而丧失作战能力。
那么,等着挨打吗?
除非梵军打算放弃乌代布尔,以及距离代奥格尔400千米的所有军事据点,不然就必须夺回这座军事重镇。
显然,梵军不可能放弃。
不要忘了,斋普尔距离代奥格尔也就300千米出头,因此部署在斋普尔附近的中央军主力部队全都在远程火箭炮的打击范围之内。关键是,梵罗当局把中央军的主力部队部署在斋普尔,其实就是为了避开第三十三步兵师的远程火箭炮,避免在开战之后,因为遭到炮击而丧失作战能力。
由此可见,在远程炮兵部署到位之后,梵军就别无选择。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采纳了这个建议,而且立即对作战部署做出调整,还亲自给刘尊山下了命令。
在11日夜间最后一轮空运,60架“运-15a”将30套远程火箭炮送到了代奥格尔。
总共30辆ph-300b式发射车与30辆pz-300a式弹药装填车。
其实,这支远程火箭炮部队来自第十七装甲师。
道理也很简单,ph-300由陆军投资研制,只提供给陆军的主力部队。
在大战爆发前,陆战队并没有采购这种远程火箭炮,而在大战爆发之后采购的,要明年才能交付。
如果不是大战爆发,陆战队也不会采购远程火箭炮。
毕竟,陆战队在需要远程火力支援的时候,可以动用航空兵,或者让海军战舰发射巡航导弹。再说了,对于主要在滨海地区作战的陆战队来说,对远程支援火力的要求肯定比不上陆军。
此外就是,ph-300实在太过笨重。
装上12枚远程火箭弹之后,ph-300b的战斗重量达到了46吨,比zt-88dg还要稍微重一点。
当然,ph-300的战斗力肯定无庸质疑。
跟a型比,ph-300b的最大改进,也就是能使用制导火箭弹,获得了对固定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的能力。
其实,现在列装的ph-300b都是由a型改造而来,主要就是增加了卫星定位系统,提高了发射车的定位精度,确保在使用制导火箭弹的时候,不需要其他平台协助,能自行获取火控信息。
要说的话,也就是以全球定位卫星为基础的精确知道技术的出现,才让远程火箭弹具备实战价值。
不要忘了,火箭炮的误差比身管火炮高出了几个数量级。
通常,火箭弹的误差能够达到射程的千分之五,就算对弹道进行修正也不会低于射程的万分之五。
也就是说,射程为100千米的火箭弹误差在50米到500米之间。
其实,这还是理想情况。
如果射程提高到400千米,误差将超过200米,甚至能达到2000米,而大口径火箭弹的杀伤半径一般才几十米。
正是如此,在作战使用当中,火箭炮都是通过齐射来覆盖目标所在的区域。
如果射程不远,齐射还能够解决问题。
只是,当射程提高到400千米的时候,齐射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毕竟大口径火箭弹本来就非常昂贵。如此一次需要发射数十枚,甚至是数百枚火箭弹才能摧毁目标,效费比肯定很低。
其实,也就是受此影响,帝国陆军一直都不是很重视远程火箭炮。
当初研制ph-300,更多的是为了解决有无的问题,或者说在面向南方次大陆作战的时候需要一种射程比炮兵高出一个数量级的支援火力,用来替代受高原环境影响,无法部署到位的空中力量。
要想提高远程火箭炮的作战效率,就必须在火箭弹上下功夫。
采用传统制导设备,只是成本就法让军方接受。
用采购导弹的钱购买火箭弹,为什么不直接购买导弹呢?
要说的话,也就是在“指南针”全球定位卫星系统诞生之后,帝国陆军才找到了低成本解决方案。
当然,初期小批量生产的单价也不低。
正是如此,ph-300b暂时只装备南方次大陆这边的主力部队,生产出来的制导火箭弹更是只用于对梵作战。
一个加强营的规模,足够让乌代布尔的梵军遭受灭顶之灾了。
只要弹药充足,这30门ph-300b能够在几天之内,让射程范围之内的任何一座大城市变成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