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2 / 2)

金丝帐 醉酒微酣 2383 字 18天前

“何婶,请问您会梳头么?”崔晚晚吃力抬手,袖子滑落露出腕上勒痕,“妾身实在太疼了,能不能劳烦您给我梳个发髻,随便什么样的都行。”

同为女人,眼见她被凌虐得浑身是伤,任谁也于心不忍。何婶没有拒绝,走到她身后帮忙挽发。

“何婶,这是什么地方?”崔晚晚一边望着眼前的村子,一边跟何婶攀谈。

何婶道:“是李家村。”

姓李的村子?

崔晚晚暗中记下,心中有了点期盼,随即哀怨叹道:“也不知回家还要多久?何婶,这儿离京城还远么?”

“不远,赶车一日功夫,若是坐船更快些。”何婶帮她挽好了发,“好了。”

既能坐船,这里必然有渡头,看来运河途经此地。

崔晚晚有了考量,摸着发髻含笑夸赞:“您挽的头发真不错。”

不一会儿另一个仆妇回来了,手里拿着几个馍,还热气腾腾的。崔晚晚道了谢接过,大口吃了起来。

李家村并不算大,而且平时鲜有外人来此,农家人日出而作,渐渐有大人出来走动,孩童们也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玩耍。仆妇见状便要崔晚晚进马车里去,她嘴上答应,脚下却磨磨蹭蹭地挪动。

这时有几个孩童看见陌生人在村口,好奇地来看热闹,崔晚晚见状连忙招手:“过来,快过来。”

孩子们这才一起靠近,其中有个胆子大的歪头发问:“姐姐是仙女吗?”

“你猜呢?”崔晚晚微微一笑,看见一个小男童腰上栓了个红色络子,伸手拿起,“你这个真好看,是在哪里买的?”

小男童回答:“是阿香姐姐编的。”

“阿香是谁?”

“阿香是我们村手最巧的姐姐,她会打好多好多花样的络子呢。”小童怕她不信,遥遥一指,“她家就住那儿,门口有颗好大的柿子树。”

李家村,打络子,李阿香。

天无绝人之路!

崔晚晚心中激动,但一点也不敢表露出来,而是轻描淡写地说:“哦,是吗?那她会不会打荷花络子?水里面开的那种花。”

“会的会的!肯定会的!”

孩童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

“那你让她打一个给我,要是真有你说的那么好,我请你们吃糖。”她眨了眨眼,“说话算话,仙女不会骗人的。”

孩子们一窝蜂跑远了去找李阿香,崔晚晚这才回头,对何婶她们解释:“我喜欢小孩子,逗他们玩呢。”

说罢她登上马车。何婶见她只是与几个小娃娃说了几句话,并没有交换什么的东西,便没把这些放在心上。

片刻后杜立德就回来了,马车重新出发,走出村子十来里,他们便来到一处荒废的渡头,船只已经停靠在此。

崔晚晚被押上了船,船夫撑杆离岸,顺流而下。

在他们离开李家村大概半个时辰,拓跋泰和房英莲就追到了这里。

房英莲在山寨中长大,学了一身野外追踪痕迹的本领,她和拓跋泰出了密道循着马蹄印一路追来,但还是慢了一步。

如今天光大亮,南苑冬狩应该已经开始,拓跋泰肯定是来不及回去了。但为了避人耳目,他只带了七八个精锐。

“马车在这里停过,车辙印很深。”房英莲蹲地查看,抓起泥土搓了搓,“很新鲜,才走不久。”

李家村紧邻官道,来往车马行人众多,如果掳走崔晚晚的马车上了官道,痕迹就无法追踪了。

于是拓跋泰命人分头打探消息。

房英莲见到不远处有几个孩童玩耍,便过去跟他们说话,不一会儿只见她面带喜色跑回来。

“我问到些有用消息!”

……

运河是大魏南北往来、经商通贸的重要渠道,北起京城,东到余杭,南至南海。

初雪未降,河水还没结冰,是故这几日运河往来繁忙,多数商船都赶着要跑年底最后一趟。崔晚晚乘坐的普通商船其貌不扬,行进不久就淹没在众多船只当中。

杜立德自打上了船,神态都轻松不少,他甚至大发慈悲地没有捆住崔晚晚,反而还命人整治了一桌酒菜要与她共食。

崔晚晚冷眼看着面前的酒杯,无动于衷。

杜立德小人得志:“娘娘是怕我下毒不成?”

“我不饿。”崔晚晚转头去看船舱外,不屑把目光施舍给他。

杜立德自饮一杯,得意开口:“你不好奇我要带你去哪儿?”

“哪里?”

“娘娘饮下这杯,我就告诉你。”

崔晚晚冷笑:“运河向南,多半是回你的老窝,鄂州。”

杜立德正是鄂州人士。

他并不否认,反而还赞道:“我如今才知娘娘竟这般秀外慧中,可笑元启那傻子只把你当只金丝雀。”

大约是笃定了他们已成功脱身,杜立德甚至有点意气风发,开口就想挫挫崔晚晚的锐气:“你猜那鲜卑杂种多久才能发现你不见了?他到时候会作何反应?气得发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