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这么香啊!”
“娘的,我早上吃的饱饱的,闻这味儿,居然又饿了!”
“这油真的能食用?”
“嗯!”
袁女正猛一点头:“食用油是杨家郎君发明的,我们都吃过,做饭做菜时倒一点点,就能增加香味,比如胡饼,和面时加点食油,烤出来香软松脆,包你吃了还想吃!”
“哦?杨郎油?等等,我回家拿个罐子来!“
有人迫不及待的往回走。
袁女皇提醒道:”带两个,买一升油送一升豆浆,豆浆放饴糖也很好喝的!“
”哈哈,我车上有就陶罐,快去拿,我买十升杨郎油!“
又一个人哈哈大笑着往回吩咐,不片刻,役仆抱了两个大陶罐过来,付出五百钱,换来一罐油和一罐热腾腾的豆浆,这人用小指蘸了点油放嘴里轻轻一舔。
“如何?“
边上人迫不急待的问道。
”嗯~~香,香!”
这人连声称赞:“带有一股清香,却又不似猪油那般腻人,好,果然是杨郎,好一个杨郎油!“
”那豆浆呢?“
又有人猛吞了口口水,问道。
这人拿碗往罐里舀出大半碗,再加入饴糖,稍作搅拌,咕噜噜一口灌下,也不待人询问,便赞道:“确是甘甜如蜜,口有余香,再来一碗!“
这一下,群情激动起来,除了豆油确实香,价格也公道的因素,杨彦的名声不是盖的,光是杨郎油这三个字,听着就亲切。
正如杨彦穿的衣服被冠名为杨郎服,除了服散的士人没办法,必须穿宽袍大袖,而盐市这一片做生意的寒门庶人,其实没几个服散,毕竟就算服了,士人也不会把你引为同类,又何必折腾自己呢,因此杨郎服的普及程度相当高。
从开门到黄昏,店肆里门庭若市,最盛的那一阵子,外面还排起了长队,一般都是三五升的购买,尝个鲜,也有豪爽大方的,一次性买个百八十升回家,哪怕是中午,豆浆送完了,也依然挡不住购买的热情。
直至傍晚,油全部卖光,人群才渐渐散去,并且约定,明天来买!
屋子里的钱,装了十来筐,还有些人不习惯使钱,直接拿绢帛抵,屋角也堆上了十几匹绢,忙碌了一天,每个人都满怀期待的看着那一筐筐的钱。
“快,快算算!”
袁耽猛晃了晃脑袋,急声催促。
“嗯!”
萧巧娘与葛慧娘拿起帐簿,就着算盘噼哩啪啦拨算起来。
算盘出现在东汉,至魏晋时期,普及程度已经相当高了,不过与现代的算盘有些区别,当时的算盘共分三档,上下两档用于停游珠,中间一档用于定位,每位各有五珠,上面一颗珠当五,下面四颗珠当一,用颜色区分。
“今日共售油四千八百升,每升五十钱,合计得钱二十四万,扣除每升成本二十钱,毛利十四万四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