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阵前交涉(1 / 2)

晋颜血 上林春 1547 字 17天前

杨难敌四十来岁,带有典型的氐人相貌特征,身宽体阔,骨节粗大,身披插有雕翎的明光铠,双目炯炯有神。

晋太兴四年,也是司马睿晏驾的那一年,刘曜攻杨难敌,难敌失下辩,退保仇池,因刘曜军中大疫,故游说难敌,于是难敌遣使向刘赵称藩,刘曜赐假黄钺、督益、宁、南秦、凉、梁、巴六州、陇上、西域诸军事、上大将军、益、宁、南秦三州牧、武都王。

同年秦州刺史陈安自称凉王,次年被刘赵击败,陈安亡,难敌大惧,与弟杨坚头奔汉中,降于李雄,又于赵军退后,难敌回武都据险自守,不再听命李雄,李雄大怒,分二路讨伐难敌,一路被阻,另一路大败,又过两年,难敌趁刘曜倾全力拒明军,无力西顾之时,收复失地。

由此可见,杨难敌是个能屈能伸,敢做敢当的枭雄人物,他的提议也没错,不过阴预仍是道:“由此看来,成主已凶多吉少,而我等与明王素无仇恕,不宣而战,总是不妥,不如去与明王会个面,劝其退回汉中,他若不允,再动手亦不为迟。”

“嗯~~”

韩璞捋须道:“倒也可行,毕竟仓促碰面,士卒总要有些准备,更何况在狭窄山道相遇,是否抢得先机意义不大。”

这话的意思是,双方受地形所限,别管是几千人几万人的大军,真正能参与正面战斗的,充其量千人,而骑兵在这样的地形下,只能下马打阵地战,先攻未必就是先手。

“也罢,听说明王乃当世奇才,某也想会一会他!”

略一沉吟,杨难敌点了点头。

定下了先礼后兵的策略,韩璞、阴预、杨难敌各带随从缓缓行向阵前,凉州军与仇池军也一边布防,一边跟着,别看凉州和仇池在乱世中属于较弱的一方,但兵不弱。

凉州铁骑自古就闻名天下,因地处边陲,地域辽阔,环境艰苦,又与西域、诸胡比邻而居,当地男儿悍勇异常,精弓马骑射,来去如风。

仇池的情况与凉州类似,以氐人为主,征战不休,是真正历战火洗礼的百战强军。

由于山路崎岖的关系,两军虽只相隔十里,但足足过了大半个时辰,才看到对方。

韩璞大声唤道:“老夫凉州长史韩璞,明王可在?”

张骏因兼凉州牧与凉王于一身,他的部下也分别具有州府与王府两套头衔,在杨彦这个祭天过的正宗大王前面,韩璞不敢自称凉王官吏,而是用上了凉州牧僚属的名份。

毕竟要考虑到将来。

万一明军兵临姑臧,张骏以凉王身份,形同于一国之主,一旦城破,最好的结果也是圈禁,而凉州牧属晋臣,以凉州牧的身份周旋起来要灵活的多,投降是从一个阵营投奔另一个阵营,仍有被任用的可能,再观杨彦麾下,几乎都是晋室降将降臣,称自己为凉王属下太尉显然是自绝后路的不智之举。

杨彦稍稍上前数步,大声道:“正是孤,凉州军为何来此?”

韩璞先介绍了阴预与杨难敌,才拱手道:“我家使君与成主交好,特遣我等来援,今见明王,我等应己来晚,不知明王还将往哪里去?”

杨彦淡淡道:“自是往陇右,取上邽,破萧关,与武关夹击刘曜,你凉州可愿与孤共击匈奴,为中原关中枉死的晋人百姓报仇血恨?”

“这……”

三人相视一眼,都感觉到了杨彦的难缠。

杨彦满口大义,以向匈奴复仇为名,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只要凉州张骏承认自己是晋人,就有协助杨彦报仇血恨的义务,这与画风不符啊。

三人暗道一声厉害,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要早知如此,就不该与杨彦会面,直接堵着道口,摆出防守姿态,反正由下辩提供各种物资,真正算起来的话,还占了便宜。

毕竟明军的人数多于己方,汉中一地供养不了如此巨量的军队,而从成都运粮过来,路途遥远,早晚明军会吃不消退军,届时自己尾随,如有机会,可一战而溃之,没有的话也没关系,可于歧山道修建石堡,构建一层层的防御体系,教明军永远也出不了歧山。

韩璞无奈,再度拱手道:“匈奴残暴,确是当诛,但陇右局势复杂,羌、氏、我凉州之间未必能协同用兵,且南安羌帅姚弋仲与略阳氐帅蒲洪皆于刘曜帐下听命,故不可轻动,以免牵一发而动全身,还请明王暂时退回汉中,与我等保持联络,待得时机成熟之时,再发兵亦不为迟。”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