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选将之疑(2 / 2)

高力士轻轻走入殿内,站在李隆基身边温言安慰道:“陛下勿忧,安贼不过是癣庎之疾,不足虑也。天下正统仍是李唐,这是任何人都夺不走的,安贼跳梁小丑,妄图挑衅天威,终将被天下耻笑。”

李隆基擦去了眼泪,索然长叹道:“朕……只是觉得自己真的老了。朕已骑不上战马,拎不起长戟,无法与将士们南征北战,原本以为大唐在朕的治下能够盛世永绵,百世不衰,临到暮年才惊觉这个念头多么可笑……”

“朕,本应在史书上留下重彩浓墨,可恨安禄山,一场叛乱将朕的身后名全毁了,后人翻开史卷,看朕这段治下的大唐,究竟该夸朕创下盛世,还是骂朕有眼无珠,误信奸佞,而致天下之乱?”

“盛世自朕而起,又自朕而逝,岂不可笑?如同人生一场黄粱大梦。”

高力士眼眶泛泪,哽咽道:“老奴求陛下莫出消沉之语,陛下,大敌当前,陛下当振作。”

李隆基阖眼半晌,睁开眼时又恢复了清明。

“天下兵马大部皆在节度使之手,剩下的七大节度使你觉得会有几人起兵勤王?”

高力士毫不犹豫道:“七大节度使若闻长安危急,一定都会起兵救驾的。他们都是大唐的忠臣。”

李隆基讥诮一笑:“忠臣?此时此地,朕还敢相信‘忠臣’二字吗?”

高力士一凛,垂头不敢回话。

李隆基忽然又道:“安西节度使离长安最远,如今领兵的还是裴周南吗?”

“是,顾青被陛下调回长安后,曾有旨意令裴周南暂领安西节度使。”

李隆基皱眉:“裴周南暂领节度使不过是权宜之策,一介迂腐文人,怎能领兵?逢此危急之时,裴周南不宜领安西军,否则恐生变乱。”

“陛下的意思是……”

李隆基脑海里不由自主冒出顾青那张不高兴的脸。

将顾青调回长安是因为李隆基对他不放心,顾青太会闯祸,而且目无王法,李隆基派去的人他说杀就杀,简直是在挑衅皇权。一名手握重兵的边将做出如此举动,对帝王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信号,所以必须将他调回长安。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

如今大唐生乱,长安告急,李隆基很清楚裴周南那个文人驾驭不了安西军,若要将安西军调回玉门关内勤王,首先必须要换一员智勇双全,并且军中威望能镇得住数万兵马的大将,那么,换谁替代裴周南的位置,担任安西节度使呢?

李隆基迟疑不已,沉吟半晌仍未决定人选。

高力士见李隆基神情犹豫,小心地道:“陛下,裴周南若不能领安西军,何妨让顾青继续任安西节度使,顾青在安西三年,安西军与顾青彼此知根知底,将知兵,兵知将,顾青赴任不需与将士磨合,上任便可马上率军平叛……”

高力士一边说一边观察李隆基的脸色,见他的表情没什么变化,高力士接着道:“顾青对陛下的忠诚,想必是没有问题的……当初他手握重兵,陛下一纸诏命让他回来,他丝毫没有耽搁便果断轻车简从回了长安,显然并无任何拥兵自重的心思。此子或许经常闯祸,但小节有亏,不泯大义,陛下执之在手,亦是一柄利器。”

李隆基陷入了沉思。

顾青,确实是一柄利器,而且目前看起来确实有个忠臣的模样,但李隆基不知为何总是有些疑虑,这次顾青从安西回到长安,李隆基见过他一面,那一面明显看出顾青与当年不同,眉宇间散发着自信,隐隐还有几分强横的霸气。

虎狼之辈,食敌噬血,然则安肯穴居陋巢?既有虎狼之力,必有虎狼之心。

李隆基阖上眼,沉思半晌,仍拿不定主意。

良久,李隆基忽然问道:“顾青这几日在长安都做了什么?”

高力士愧然道:“老奴与陛下今早一同回的长安,尚来不及询查。”

正说着,殿外宦官禀奏,玉真公主求见。

李隆基闻奏一怔,犹豫了一下,宣见。

没过多久,玉真公主穿着百纳道袍,手中拎着一柄装饰用的拂尘,出尘清高的形象出现在李隆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