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河北八大帅(2 / 2)

老沈、老郑、还有你大哥国姓爷,老家底倒是厚些,但还是不如我啊,哈哈。”

说着说着,高杰他自己就哈哈大笑了,好像是郑家最有权势的四人,算上远征军的郑芝豹,一个五人分家了似的。

不过不妨碍他高杰自娱自乐。

总之,这次会晤,除了郑恩,另外六大帅留下驻守人马,都带来了两万大军。

以曹友义、黄得功约为精锐五千,合格正规军约为一万五。

以沈廷扬、郑鸿逵、郑成功,为精锐约一万,合格正规军一万。

就数高杰家大业大,带来了一万五精锐,不少骨还是当初被邢娘子拐过来的老精锐,这些年高杰也是征战不断,麾下精锐积少成多,有了这一万五的家底,如今是全部带过来了。

如此,河北七大帅的联军,其实不能说只有七大帅了,因为又多了一位,而这位虽然代表朝廷响应了郑恩联合伐清的号召,但不无朝廷不放心如今的河北七大帅,有参沙子的原因。

那就是参加了会晤,却一直很尴尬的站在一旁的刘肇基。

刘肇基,字鼎维,祖籍南直隶淮安府赣榆,籍贯辽东,出身于将门之家,世袭指挥佥事。

打崇祯七年,跟随尤世威抵御清虏于宣府开始,就一直跟清虏、流寇作战,初随尤世威为游击将军。

崇祯八年,时任山海关总兵的尤世威被罢官,刘肇基与游击罗岱因功,分领尤世威部,授副总兵。

刘肇基初追随尤世威,后随祖宽,又随卢象升,崇祯十二年随洪承畴时,就已经升任辽东总兵,与名将忠骨卢象升、孙传庭、曹变蛟等都有过并肩战斗,讨过李自成、伐过张献忠,更长期与清虏作战,还有将吴三桂从清虏重重包围中救出来的战绩。

可谓是战功赫赫。

只可惜,崇祯十二年,他被洪承畴罢官,当初名将忠骨王廷臣更是因为他被洪承畴问罪罢官,而接手的他的兵马。

因为被罢官,自此失去兵权,以庶民的身份回到了祖籍南直隶。

直到崇祯十七年,甲申国难,北京城破,朝廷南幸,到了急需用人之际,刘肇基才被因为皇帝年幼而摄政的内阁想了起来,出任提督南京大教场,其实也是没有兵权,因为南京京营早就形同虚构,还不如北京京营。

北京京营最起码还能拉出一定的人马装装样子,常年偏安的南直隶,更是连装样子的京营都没有了。

之后又随史可法过江,守备淮河。

不过,郑恩派出千里加急,上谏朝廷,请求举国伐清的时候,刘肇基领淮河边上的三万账目兵,实际上全是空饷名额,只有万余人马,中途还出现了大量逃兵,不到万人赶到来了。

刘肇基接替升任蓟镇总兵郑鸿逵空下来的天津团练总兵之职,与百余骑兵先到大沽口,余等还在缓慢行军赶来的路上。

(ps:很尴尬,原来一直数错了,应该是郑恩、郑鸿逵、郑成功、曹友义、沈廷扬、黄得功、高杰,七位,七大帅,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