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的科举日常 第64节(1 / 2)

锦绣的科举日常 轻云上 2361 字 20小时前

“锦绣少爷,我叫大雪,是三年前一个大雪天在街头被人救起的,当时那人将我送到您施粥的粥棚,才让我捡回一条命,我也没什么能送您作为贺礼的,就在这儿给您磕几个头吧。”说罢“帮帮帮”三声响,快的锦绣连阻止的机会都没有。

“锦绣少爷,这是我家小儿,五年前因为高热,人差点儿就没了,要不是遇上您让人义诊,免费赠药,老头儿我这辈子就绝后了,今儿特意带孩子来给您磕个头。”

“锦绣少爷,我这人天生运气不好,每每生活有了起色,转眼就成了穷光蛋,要不是因着您家里的粥,怕是早就过不下了。

我家的东西,太晦气,就不往您跟前送了,这就给您磕几个头吧,祝您往后都生活顺遂。”

“锦绣少爷……”

“锦绣少爷……”

这些人一个接一个说起他们与元家的故事,说起元家对他们的恩惠,都是一些善良且记恩的好人。

锦绣听他们一句句说那些他根本就不知道的事,心里想的是元老爷为了他,打着他的名头十几年如一日做的善事。

今儿这些人能来这里,就说明元老爷的善心没有被辜负,终究是有良心的人多,这么多人记住了他老人家的好。

第56章 府城 出绣

锦绣上前一一扶起这些人, 有些年纪大了的,锦绣是万万不会让人家跪着地上不起,免得折寿。

但老人家有自己的坚持, 非要磕完头再起, 锦绣轻轻一使劲儿,老人就被锦绣拉起来。

起来后,老人家还一脸欣慰的看锦绣:“好,有力气真好!就要这样身强体健的!”

这些人你一把葱,我一只鸡的给锦绣塞,周文见状,赶快带身后的小厮上前帮忙。

外面的动静惊动了里面的客人,不少人听到声音出来看热闹,瞧着这一幕, 就没有哪个不眼热的。

元老爷从人群中出来,拱手对这些人道:“今儿是两个孩子大喜的日子, 既然诸位前来贺喜,就没有不进来吃杯喜酒的道理, 已经让人准备了上好的酒席, 大家进来吃一杯, 全当是我元家的一份心意。”

这些人纷纷将目光看向锦绣眼前的老者, 看得出来,这老者是他们的领头人。

老者对元老爷躬身一礼, 起身道:“要是别个情况,我们定是不能打扰主家的, 但今儿是锦绣少爷的好日子,我等也想为这日子添一份喜气,那就打扰了!”

元老爷哈哈一笑, 转身让开主道:“你们能来,我元家高兴都来不及,何来打扰?请!”

寿管家让人快速在院子里新摆上几桌,好酒好菜很快就从厨房端上桌。

这些人坐在其他客人中间,显得格格不入,有些坐立难安。

锦绣上前敬酒,举起酒杯对众人道:“诸位能来,是我元锦绣之幸,锦绣在此陪诸位饮一杯,还望诸位吃好喝好,不要客气!”

很是不在意旁人眼光道:“不够吃让厨房再上,吃饱为主,也别怕浪费,多了让厨房帮各位包起来,带回家再吃也是一样的,让诸位家人也沾沾喜气!”

被锦绣这么接地气的一说,他们不像是来大户人家吃席,倒像是乡里乡亲的办喜事,大家伙儿在席上抢着吃。

遇到好的吃,还要想办法留下点儿,带回家给家里人尝尝味儿。

众人瞬间放松下来,埋头苦吃。

都不是什么富裕的人家,遇到这么好的席面,要不是为了给锦绣少爷撑面子,早就忍不住流口水了。

周文远远地见了,吩咐人看着,哪道菜没了让人立马补上,吃饱为止。

锦绣说罢,免得人不自在,转身离开了,众人看着这一幕,心思各异。

到底还是觉得元老爷这人有手段,有心计,能舍得,不愧是稳坐城关镇首富位置十几年的人。

眼见着元家后继有人,众人心里想法不免又多了一些。

今天来的,不仅有元家的亲戚朋友,还有锦绣和周文在书院的同窗好友,读书人聚了一院子,各自行酒令,聊聊天儿,或是去外间结交一些人脉,都很方便。

楚舟几人混在其中,帮锦绣和周文招待客人。

尤其是冯舒年和程远青二人,平日在书院的功课并不突出,很多人都没想到,这两人居然能吊在末尾,险之又险地成了秀才。

就连书院的先生,对两人上榜,都表示了惊讶。

众人聚在一起,不免聊起两人的事儿。冯舒年一拍大腿,咬牙切齿道:“还能是因为什么?你要是也跟着锦绣的读书计划走,完不成就要挨揍,没日没夜,一天都不得闲,被锦绣操练上几年,你们也能像我这样博学多才。”

程远青连连点头:“完不成当天任务,先拎出去一顿拳打脚踢,打到半死不活,又拎回来重新学习,在每天挨打和每天学习中,我只能委屈的选择了后者。”

楚舟轻哼:“秀才公当着不舒服吗?”

冯舒年忙到:“当然舒服,我爹最近看我的眼神,就像我娘看她最爱的金子似的,宝贝的紧,但舒服归舒服,过程也是痛苦。”

程远青道:“所以说啊,你们的学习小组,都没有学到精髓,要是所有人能像锦绣一样狠,咱们书院的秀才怕是要多上不少。”

说到这儿,程远青露出神秘一笑:“不过,你们的好日子也不多了。”

众人不解:“为何?”

程远青稍微透露了一点儿内幕消息:“年前,山长特意让人按照我们小组的读书计划,制定了一套非常严格,非常合理,非常折磨人的章程,说不得什么时候要实行了。”

程远青没说的是,山长怕不是就在等这个机会。

一个他们小组所有成员都考上秀才,有了功名的机会。

这个消息对书院学生来说,冲击力非常大,因为这几人平均年龄非常小,平均读书时间也不长,甚至比如锦绣,考上秀才的年纪,还没有部分人读书的年限长。

这让人如何甘心?

这时候,只要山长拿出几人制定的那套章程,说是专门根据锦绣他们学习小组制定的,必定能引起很多人的注意甚至模仿。

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