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的科举日常 第134节(1 / 2)

锦绣的科举日常 轻云上 3080 字 20小时前

现下少东家本人已经是从四品的知州, 虽然与姜家相比,不值一提, 但对元家众人来讲,就是振奋人心的大好消息。

锦绣将人扶起后, 郑管事才笑呵呵的告诉锦绣:“大人您写信给南边儿的姑爷, 姑爷收到消息, 本来是想走官路将稻米种子给您运过来的。

后来听说那一段儿的官路并不顺畅, 于是找了咱们家在那边儿的商队将您要的东西给快马加鞭送过来,就怕赶不上春耕, 耽搁了您的大事儿。

说到这个,就是锦绣前段时间要求让衙门给当地百姓做动员工作, 在万水村等五个村子种植水稻,这种子就是锦绣经过深思熟虑,找了在南方某地当知县的姐夫楚舟要的。

那边稻子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楚舟特意找懂行的人挑选了颗粒饱满,适合做种子的给锦绣送来。

带郑管事进来的柳大人见着二人相谈甚欢的样子,就明白这位突然来找自家大人的大管事,怕是和自家大人相交甚笃。

于是很知情识趣的退下,将空间留给二人。

锦绣请郑管事坐下喝茶,这才有功夫问:“姐夫在那边如何了?出绣姐姐身体还好吧?”

出绣上个月给锦绣来信,按时间算,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五个月了,据说怀孕后,就开始哪哪儿都难受,心浮气躁的,有时候睡到半夜三更,突然爬起来就觉得楚舟那张脸面目可憎起来,非要赶着人去睡书房。

有时候半夜睡醒,见楚舟不在旁边,非要折腾的人出书房回来陪她睡觉。

总之脾气喜怒无常,用出绣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压根儿就控制不了我自己。”

倒是楚舟,将这段时间当父亲的体验细细的记录下来,时不时来信和锦绣分享,言语间全是期待。

郑管事笑的很开心:“来之前小的去县衙见了出绣小姐一次,气色红润,精神头十足,就是嗓门似乎都大了许多,与姑爷相处的十分……嗯,奇特。”

锦绣已经通过郑管事眼里一闪而逝的同情,想象到出绣插着腰对着楚舟指指点点的画面,楚舟堪称耙耳朵的最高境界。

顺便又从袖口掏出两封信递给锦绣:“大人,这是出绣小姐和姑爷带给您的。”

郑管家像是想起什么有趣的事一样,对锦绣道:“出绣小姐不知从何处寻来了一种人工养殖珍珠的法子,年前就带着几个亲信,闲来无事秘密养殖,小的听说时觉得不可思议。

万没想到,现在已经初见成效,将来要想成规模,也是指日可待啊!”

郑管事凑近锦绣,小声询问:“少爷,小的听寿伯说,那方子八成是您送给出绣小姐的,是也不是?”

锦绣似笑非笑的挑眉,知道这人没有恶意,但打的什么主意简直一目了然,直接道:“偶然得到的方子,手头暂时没有类似能赚钱的,别想了。”

送走郑管事的时候,柳大人已经带着衙门的人,与商队的人将水稻种子的事交接完毕。

有了粮食种子,加上天气逐渐热起来,乡下的种植事业,在全体府衙官僚与动当地官衙的带动下,与当地百信逐渐开始配合默契,快速展开。

锦绣每日光是听着下面的各种汇报,就能掌握具体到各个村子的任务进度,不得不感叹,这年头读书人中,多才多艺,才华出众的确实多。

比如修建这灌排系统,锦绣本人也知道个大概,就是一位专门研究这方面的官员,将锦绣的想法具象化的。

再比如种地具体到每个环节,锦绣也只是嘴上功夫厉害,真要他做,不见得能比得上当地百姓,但就有一位官员,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几十年,堪称农业专家,说的头头是道,经年老农都敬佩不已。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过了五月,春种结束,灌排系统修建进行的如火如荼,锦绣每隔几天就要出城去巡查,以前出城必须骑马,想偷偷懒都不行,因为道路颠簸,若是想乘车,就算有减震弹簧的加持,也能将人给颠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现在可好,到处都是铺路的团队,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出城只能靠两条腿步行。

锦绣痛苦的捂住额头,想找负责这件事的程大人谈谈人生理想。

今天从城外巡视回来,身下的马一进了城门,只能由人牵着,慢悠悠绕过无数障碍物,缓缓回家。

临近傍晚,锦绣一身狼狈的走回家,姜良缘见到这模样,又是好笑又是心疼,催促他赶快换衣服洗漱。

锦绣边洗漱,边听自家夫人笑道:“夫君,瞧见你这模样,我就能理解那些夫人们最近的做派了。

以往夫人们闲来无事,不是上咱们家坐坐,说说闲话,就是邀请我去她们家参加赏花宴之类的,一天能收好几分这样的帖子,弄得我还要想想谁家必须去,谁家可以下次再去,好不头疼。

自从衙门开始将四处闲散的劳动力聚在一起开始修路起,这些夫人们是赏花会也不开了,别人家做客也不去了,有事没事的都不乐意出门,打发家里小厮送个信完事儿,做事的效率提高了何止一倍啊!

倒是街上的生意好做了不少,进城的人多了,大家手里都有了余钱,这不就要吃喝花用,虽然外面烟尘四散,环境不好,但不影响大家赚钱的心情。”

锦绣一拍脑门儿,懊恼道:“这事儿都赖我,我本意是催着程大人好好做事,别让他带人磨洋工糊弄人,谁知道他竟然一次性组织了二十几支队伍同时开工,快倒是快了,就是这……哎!”

锦绣想了下,吃过晚饭后还是让人将程大人喊来,委婉的将自己想法与程大人说了,程大人倒是干脆,直言道:“大人,这事儿也怪下官,本来是预留了几条主干道,两边儿腾挪着修的。

但这不是有人将咱们这里招人的消息给传出去,乡下春耕结束的庄稼汉听了,一股脑儿涌进城,赶都赶不走,下官只好挑了一批身强体健老实本分的加入进来。

虽效率却大大提高了,但……”

两人对视一眼,只能互相理解了。

程大人临走前,突然含混不清的对锦绣道:“大人,从城外来了许多人进城做工,咱们城内也出去了不少人去乡下做工,听说个个身强体健,或许也能赚不少钱养家糊口呢。”

这话没头没尾的,说罢人就走了,锦绣反倒是叹口气,觉得有些无聊。

程大人无非是想说,城里跑出去不少人,去乡下做工。

一向都只听人说乡下人进城做工的,城里人去乡下?呵,少之又少,那这些人的目的为何,一目了然。

“这已经是本月第十个向本官告密的人了。”锦绣喃喃。

其实关于淮海王的事情,可能整个明安府有头有脸的人家,都知道的差不多了,谁听到这个消息会不眼馋?

即使知道可能是假的,也要探查一番,何况还有很大可能是真的呢?

锦绣应对这件事的态度也很简单,秘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那才是秘密,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那还能叫秘密吗?

不到两天时间,整个明安府的人都在讨论。

“哎,我一直以为前朝淮海王藏宝藏的事是说书先生胡扯出来逗大家开心的,没想到还真有人相信了,说是地点就在万水村,说的有鼻子有脸,特像那么回事儿!”

“嗨呀,你这消息都落后了,昨儿个王五和王六兄弟两休息,两人家就在万水村不远处,两人趁着回家的空挡,去万水村瞧了一眼,好家伙,整个万水村密密麻麻全是人,差不多就将那地方掘地三尺了,啥玩意儿都没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