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的科举日常 第196节(1 / 2)

锦绣的科举日常 轻云上 2964 字 19小时前

教导的都是从各地请来的女先生,可以教们针织女红刺绣拨算盘管家,还有什么酿酒裁衣啊,想的比咱们全面多了。

反正我家的孙女是要送进书院读书的,我想着将来孙女从书院结业以后,怎么着也算半个才女了吧?将来说亲不是更加方便了吗?

这是关于孩子一辈子的大事。”

村长的话,让家中有女儿的人眼眸微动。但也仅仅是微动一下。

怎么说?这时候大家伙儿还是以种地为主,种地就需要劳动力,若是把抵得上半个劳动力的小子送去读书,让他为全家的前程博一个未来,那么女孩子是不是要在家里帮助父母种地干活儿?否则就是再富裕的人家也支撑不起这样的开支。

万水村的事情同样也发生在明安府所管辖的很多地方。

锦绣一开始就将处于明安府中心区的书院和城外的居民区一起修建,就是为了不耽搁书院的学生早日开学,缺人才呀,整个明安府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

感觉哪儿哪儿都缺人手,衙门里的一个官员当成四五个在用,大家从开年就忙的脚不沾地,为了迎接来明安府任教的先生们,尽全力给他们提供最好的生活环境。

生怕他们哪里有一丝半点的不满意,一甩袖子发脾气走人,哪怕只走上一个半个的都是明安府的损失。

重大的损失。

再有一个,衙门里所有人心知肚明,那就是这些人,原本是奔着宁亲王老爷子来的,他们是看在宁亲王的面子上,或者说是为了跟随宁亲王探讨学问,才会答应来他们这地方任教。

明安府的读书人少到什么程度?锦绣来这地方三年了,依然没有一家书院,不管是官方的,还是私人的。

所以这些人的到来,对明安府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就算是为了宁亲王老爷子的面子,也不能让这些先生们感到一丝一毫的不满。

锦绣私下里给衙门官员开会说的非常直白简单。

“先用老爷子的名声威望和学识勾引住这些读书人,之后咱们就要用自己的诚意,用明安府优美的环境,超高的福利待遇,留下这些人才为明安府所用,让他们想走都走不了,或者让他们根本就不想走。”

为了这些人,锦绣甚至开始实行责任到人,每个官员负责哪几个先生,但凡这些先生们遇到什么问题,官员们就要想这些先生们所想,及先生们所及,一切想在他们前头给他们解决问题,包他们满意。

如若哪位先生因为外在原因想离开明安府。锦绣就要针对责任人进行一定的处罚措施。

这是明安府这三年来第一次出现惩罚措施。

以往都是按绩效排名,绩效排在最后的只有可怜巴巴的俸禄银子,和人家几百几千的绩效奖金比起来已经不够看,但这次竟然丧心病狂的开始扣俸禄银子,扣奖金。

有人私下里算了一笔账,按照锦绣的惩罚措施,奖金扣完之后,有些官员甚至可能需要赔给衙门银子才能结束这一桩桩事件,就能看出锦绣这次对于人才的重视。

书院的设计和装修都是在锦绣和宁亲王老爷子两人的认可下进行的,很多东西都是锦绣和老爷子商量着弄出来的。

比如说每一间教室四周挂满了大大小,可移动或不可移动的黑板,但凡先生或者学生们对课堂内容有什么想法,当即就可以写在上面和所有同窗一起探讨研究,书院的每一处细节都在支持学生自由的追求学问。

学无止境。

以及后来的奖学金,助学金,学生会,以及各种社团的设立,也得到了老爷子的充分认可。

还有图书馆,自习室,教室,办公室,这些权责分明的设置,也让老爷子觉得锦绣在书院事情上是上了心的。

事实上,老爷子一开始对锦绣在开办书院这件事上是不抱希望的,虽然锦绣画出来了非常完美的书院设计图,但老爷子认为设计和管理从来都不是一回事。

就像魏老爷子,他是顶级的雕刻大家,但让他去管理他们一大家子乱七八糟的事情,也不一定行一样。

不过锦绣所展现出来的能力远超老爷子的想象,老爷子为此感到非常自豪。

没少在学生和老友,以及一些慕名而来的读书人面前说这个学生的好话。

但当着锦绣的面,老爷子是不会承认的,他只会用更加严格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和锦绣,老爷子心里清楚,这不仅是锦绣的事情,也不仅仅是明安府一个州府的事情,更是将来整个天下格局改变的初始点。

若是明安府的这种模式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那么将来可能会推广天下,这就是关天下黎民百姓,关于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大事。

在这件事上,老爷子不仅是一个先生,也不仅是一个院长,更加不是一个单纯的读书人,他是这个王朝的亲王,是皇帝的叔叔。他的一举一动,以及他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每一步,老爷子必须谨慎对待,为了这天,从还没有离开京城开始,他就在心里一步一步的盘算,事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两年时光。

在这两年内他从未停止思考关于这所书院,关于明安府,关于唯一的小徒弟的未来。

老爷子想过最好的情况,也想过最差的情况,针对每一种情况,他做出了不同的应对策略,直到心中肯定不管将来面对何种境遇,他至少能保证徒儿性命无虞。

就是他做先生的能为徒弟所做的唯一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虽然锦绣可能并不需要,但是他做人家师父的,既然答应了陪徒弟一起趟这趟浑水,就不置徒弟的生死于不顾。

老爷子走在明安府街头巷尾,听着人们讨论关于明安书院的点点滴滴,心里的满足和感动,以及对未来的向往,一点都不比这些百姓们少。

老爷子没想到自己活了几十年,事到如今还能感受一把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境遇,本以为按照他的出身,已经享受过世间的所有荣华富贵。

按照他的武功也已经体验过登高望远,一览众山小的快意恩仇。

这世间已经很少有什么事情能打动他,让他从心里感到激动。

但自从两年前小徒儿写给他的那封信开始,老爷子感觉有什么东西,从他心底萌发出幼芽,迟早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这是一个拥有几十年智慧的老爷子对于生命,对于每一个机遇的一种直觉。

有时候这种直觉比生死打斗之间得来的的经验更加让他值得信任。

一路慢慢悠悠穿过大街小巷,走上拥挤繁华的主街道,最终站定在一个朱红大门面前。

眼前的大门不宽也不高。

要说雄伟比不上定王府的大门,要说威严比不上明安府衙门的大门。

但他只静静地伫立在这里,安静,祥和。

就能给人一股智者的气息。让人打从心底里对这里产生向往和好感。

大门顶上的牌匾,安安静静的写着四个字,明安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