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3 桀骜不驯,当弃则弃(2 / 2)

冠冕唐皇 衣冠正伦 1736 字 1天前

大概也正是因此,窦怀让才有恃无恐,强使民力,结果连自身都陷入其中。如此一来,西京留守的力量虽然不少,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调度,自然也就防不住早有预谋的故衣社敢战士们。

不过李潼也并没有因此彻底的放宽心,毕竟神都这边改周归唐已是大势所趋,保不准西京那里就会在此鼓舞下想要争取什么定乱之功,所以他必须要第一时间西去,借助朝廷给予的权柄尽快控制住各边力量。

“朝廷派窦怀让前往西京宣抚,确实是一步昏计。这些关陇子弟们,如今已经是活在人情势力之中,早已经不复祖辈们的机敏勇阔。”

武则天闻言后也叹息一声,并不掩饰自己对这些关陇人家的轻视,她也的确有这个资格,虽然猜到了李潼在关中做了手脚,但也并不打算向外宣扬,只是望着这个孙子凝声道:“草野悍力,终究不是正计。你也不要小觑了那些亡命之徒,故隋所以崩坏,诸名族釜底抽薪诚是一因,但山东贼患也确是一记重创。不要受短时的快利迷惑,诸力若不能容于章法,又该以何御之?”

“祖母的教诲,孙儿一定铭记。入关之后,对于那些起义的民众,一定尽快抚定。若有桀骜不驯者,当弃则弃。”

李潼又点头说道,人心最难捉摸,特别是在极致的动荡之中,故衣社终究是一个民间的结社,突然暴起,必然也会暴露出对成员约束力的极大不足。

这其中必然会有浑水摸鱼、阴存别计的兴风作浪之人,享受到暴乱带来的快感之后,未必还会受规矩的约束。对于这样的人,李潼也是决定要坚持打击。

他组建故衣社,抛开功利的初衷,本旨也是希望那些破产的府兵们可以有一个平台进行互助谋生。但生人百态、各有不同,也难以杜绝藏污纳垢的现象。

毕竟就连他奶奶通过朝廷选士,大用寒门,也都做不到完全杜绝滥竽充数、泥沙俱下的现象。

所以这一次故衣社起事,一则是他借以跳出神都泥潭的契机,二则也是肃清队伍的一次钓鱼执法。

将故衣社的成员们进行一次甄别筛选,剔除一些隐患,保证队伍一定的纯粹性,未来才能通过一系列的行政手段,对故衣社进行半官方化的收编,作为一个类似老兵俱乐部的半官方福利以及人才培养机构。

李潼对故衣社的构想很长远,并不仅仅只是将之当作自己夺位过程中一股法外力量。

未来无论是守边还是开拓疆土,帝国都需要大量的军事人才,再加上安史之乱的后事之鉴,对于胡族蕃将的影响要加以制约,对于大唐内部的军事人才发掘必须要加以重视。

故衣社能够有效的整合府兵制崩溃后向社会释放出的军事人才,自然也就值得长期维持发展下去。当然任何的机构最后也都难免畸大与利益固化,但短期之内,李潼倒不必为此忧虑。

毕竟再好的政令,一旦长时间施行,终究免不了不合时宜、漏洞百出。就不说政策问题了,像北宋皇统传承动不动就绝嗣,难道还得把赵老二挖出来敦促子孙专心生产?

“那么,你离都之前,先做好内外置换,让皇嗣回归大内罢。”

沉默片刻后,武则天又开口说道。

李潼闻言后便点点头,表示这件事无需他奶奶操心。

虽然他奶奶眼下还能维持住隐退前的待遇,那是因为有李潼这个孙子不遗余力的支持,可李潼接下来便要前往关中、归期未定,朝廷无论是基于礼法上的追求还是其他目的,都不能容忍皇嗣长期留在上阳宫。

尽管李潼也可以凭此指责他四叔不孝、将其母幽禁别庭而获得一定回攻神都的正当性,但继续坚持让他奶奶留在大内,隐患也是不小。

大内作为真正的中枢所在,宿卫情况要更为复杂,一旦李潼离开,他这一派在禁军中便不能掌握绝对优势,不能完全确保他奶奶的安全。

上阳宫建筑面积较之大内还要更加广阔,可一旦皇嗣返回大内,人事关系并不复杂,也有利于武则天的长期休养。

而且武则天强留在大内的话,短时间内或许还没什么。可一旦时间过长,朝廷中类似呼声一定会越来越高,武则天也会因此被视作阻碍时局进步的老不死,会令场面变得异常难看。

李潼推翻他奶奶的统治是一方面,但也希望他奶奶能有一个安稳的晚年。既然现在他奶奶主动提及这个话题,那么在离开神都前不妨做出妥善的安置。而且眼下他也势必不能将家人全都带往西京,他奶奶迁居上阳宫后,可以一同入宫居住。

祖孙两人还在讨论细节,又有北衙军士来告,说宰相李昭德、狄仁杰并豫王李成器正一同在宫外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