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 就你了(1 / 2)

防化尖兵 步兵没有枪 1280 字 11小时前

今年的新兵,因为特别的国防施工任务,而基本上放弃了专业训练。三月份,新兵下连。牛再栓没有按王亚文的方式,把新兵单独编成一个新兵排。而是直接分配专业,下到老兵班。

杨越带着钟煜、季永春和郑书丛回到了三班。吉尔格力因为身体原因,现在进了化验室,跟着一帮四级士官学专业,三班的通铺空了一个位置出来,杨越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郑书丛。

张朝封因此私下里嘲笑杨越是个大玻璃,找谁不好,非要找个娘们来三班,就郑书丛这个能力,能跟上三班的节奏?杨越对此没有过多解释,他看过郑书丛的档案,别看他年纪小,而且还腼腆,但他却跟父亲跑过两年大货车,驾驶经验比郭廖都还要熟稔。就算不为比武考虑,三班也需要更多的驾驶员。周亮年底很可能选择退役,就目前来说,三班除了郭廖,就没人会开车。

你说杨越自己?不存在的。就他那驾驶技术,用老兵的话来说,那就是“2.5把刀子”。两手是为2,四个车轱辘加个方向盘是为5,招招致命是为刀子,合称2.5把刀子。听起来很复杂,但意思概括起来其实就简单的四个字。

马路杀手!

杨越为此苦恼了许久,他是真想好好学学驾驶技术。他这个人干啥都行,但是一进驾驶室,让他摸到了方向盘,大脑就一片空白。比武那是逼上梁山,而且还只是跑直道。一旦静下心来去学司训,绝逼会被汽车营的教练用螺丝刀把大腿捅成筛子。

那家伙是真捅,一个动作不对螺丝刀就落下来了。

五公里仍然在跑,体能还在继续强化。师直部队开过动员大会之后,防化连每天的日常就是去工兵营学电线杆拉线固定。高原上挖光缆沟不现实,一是体力消耗大,环境对人员不友好。二个是很多地方地形复杂,光缆线路上需要穿河过湖,不可能在水里挖一米二深的沟。所以设计师们都觉得,在高原上的光缆线路,以高架为主,顺着公路布线树电线杆子,那样的话能节省兵力,毕竟数千公里的光缆线路,需要覆盖到每一个边防连,每一处兵力的使用,都十分考校。

虽然很耗费材料。

电线杆每隔五根,需要用钢丝绳单线固定,每隔十根,需要双线固定,每一个转角,需要三线固定。除了挖坑由工兵营负责外,从树电线杆子到埋杆子,再到架光缆、杆根固定维护,师直的其他部队全部都需要现学现用。

防化连和通信营无线连编成了一个施工队,预定出动兵力两百整,预定施工距离为一百公里,由工化科科长林曾雪担任施工队队长。

杨越以前是埋着头干活,走到哪里算哪里。但这一次,他借着个人关系到林曾雪那看到了防化连的施工图纸。根据图纸上的标示,他们防化连和无线连要从实际控制线中方一侧的边防连引出通信光缆,穿过十六师的战略防区之一的空喀山口,途径一座冰湖、越过二十四条季节河,翻过两座不算高的达坂,最后在距离新藏线主干道三十公里的地方结束任务。

路线是看的一清二楚,和记忆中的差不多。

杨越想到这里,手里加了一把劲。他用老虎钳把铁线缠绕在两股钢丝绳上,最后用u型卡固定住,一条电线杆拉线就完成了。

一个月的训练,让他把这项技能学了个通透。现在,他能两分钟之内完成一条拉线固定,成绩在防化连来说,已经算十分快了。

张朝封还在那死磕,他怎么缠也比不上杨越那般紧密,铁丝圈松松垮垮地像鞋带一样。他气急败坏地把老虎钳一扔,“特么的,这是让老子退伍回家干工程吗?”

郭廖笑他:“别嚎了,你顶多也就上工地搬个砖,还工程……”

季永春几个新兵笑得开心,季永春道:“班长,不怕,上了山碰到了拉线,你就一榔头一根砸进土里,还固定个毛线。”

郑书丛笑起来尤其腼腆,看的张朝封一脸不爽,“小娘皮的,你别嘲笑我,当心晚上我钻你被窝!”

郑书丛连忙抿着嘴,转身回到杨越的身边。

牛再栓正好巡视了过来,看了看三班的电线杆拉线,点点头,“除了张朝封这堆牛粪,其他人都还不错啊……杨越,你过来一下。”

杨越跑步过去,牛再栓低声道:“临时任务,我需要八个人,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你。”